總編帶路!總編輯不公開私房景點3.—晶透歷史街廓中的當代試驗──MVRDV「水晶屋」

位於阿姆斯特丹高端精品街 P.C. Hooftstraat 的「水晶屋」(Crystal Houses),同樣出自荷蘭建築事務所MVRDV之手。這次,團隊試圖對零售空間進行一次大尺度的試驗 —— 透過透明磚牆與消融式街屋立面,玩味歷史文脈與現代語彙之間的界線。


打破街屋形式的透明想像
起初,MVRDV接獲業主Chanel的委託,要求在阿姆斯特丹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街區中設計一間當代精品店,既要呼應當地傳統立面語彙,也要彰顯品牌形象與空間創新。設計師保留荷蘭街屋熟悉的立面比例與磚造輪廓,並將傳統紅磚轉化為全透明玻璃磚,創造出一種「可視化的歷史記憶」,讓建築輪廓依舊熟悉,卻以異材質產生完全不同的觀感與光影表現。立面由下而上逐漸從透明的玻璃磚過渡到傳統磚牆,層層交疊、漸變並存,除了是一種造型上的巧思,更是歷史與當代交會的象徵。


玻璃磚砌的新挑戰
要知道的是,想要建造一座透明磚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儘管MVRDV與TU Delft的材料科學家、工程團隊,以及義大利玻璃製造商Poesia共同研發出玻璃磚砌系統,每一塊玻璃磚都是特製的高強度玻璃,極為透明,卻也十分脆弱,無法承受傳統濕砌中的壓力與熱應變。為此,團隊使用來自德國Delo Industrial Adhesives的無色透明高強度膠黏劑,替代傳統砂漿,使磚與磚之間的界面近乎隱形,同時又能承受結構負載。

此外,為確保施工精度,工程團隊採用雷射定位與機械輔助砌築系統,讓每一塊磚的位置誤差控制在極細微範圍內,避免因任何微小偏差,而影響整體光學效果與結構完整。更加令人驚豔的是,MVRDV將玻璃拱形門楣與窗框一併納入磚砌立面的構造中,這代表除了水平砌法,他們還須挑戰複雜的非線性構造力學,並在無傳統鋼筋結構的情況下完成形變控制與荷載分散。

可逆性與建築永續性的反思
MVRDV在結構策略上強調模組化與可逆性,所有玻璃磚皆可在未來拆解重用,體現對建築永續性的積極回應。該項計畫也促使團隊重新思考「建築殘留物」與「建材再利用」的可能性,拓展了設計實踐的環境維度。



水晶般的建築珠寶,在日夜之間閃耀城市風景
水晶屋如今已易主,成為法國時尚大牌愛馬仕(Hermès)的門市。然而,不變的是,團隊所欲呈現的「文化熟悉感」以及「技術的異化效果」,讓建築在白天與夜晚之間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城市表情。白天時,玻璃磚牆如實折射街道風景,彷彿建築消失;入夜後,內部光源從透明磚縫間溢出,使整體立面如水晶般發光,彷彿城市中一件精緻的建築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