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無邊無際的創作張力 始終源於誠實面對自己.專訪質物霽畫主理人 李霽|設計王
木炭與鑽石從化學層面而言,都是由碳元素所構成的物體,然而彼此無論在結構、硬度、價值與用途等方面卻存在截然不同的巨大差異,若想要從廉價的木炭轉變為奢華的鑽石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必須在地球深處承受5萬大氣壓力與攝氏1200度以上的高溫煎熬才會成形,無法負荷的便從中消失,能夠承擔的最後則如同浴火鳳凰一般,散發出耀眼璀璨的光芒,而某些人的人生,似乎也是如此。
質物霽畫主理人 李霽。
壓力如影隨形 卻也是創作的肥沃土壤
李霽,身為在藝術界與設計界都具有高知名度的質物霽畫主理人,他在作品中所展現層出不窮的創意,與其童年歲月絕對脫離不了關係。李霽出生在一個大家族,父親總共有11個兄弟姊妹,因此從小到大無論逢年過節,都是好幾十個人一起團圓吃飯,更特別的是,全家族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除了父親是牧師,還有好幾位叔叔、伯伯同樣是牧師或身為長老教會的長老,甚至到了他的同輩與晚輩這幾代也有許多傳道人,堪稱是一個由神職人員所組成的家族,至於母親則是國中的國文老師,而李霽的3年國中生涯就是在母親執教的學校就讀,因此經常感受眾多老師「無微不至」的照顧,負擔之大可想而知。
創作:元素週期表 Periodic table / 複合媒材藝術裝置/rag & bone。
即使放學回到家也絲毫不能放鬆,因為父親身分的緣故,住家一樓就是教會,二樓則是家人們生活的地方,但平日裡教會信眾熙來攘往,隨時都有幾十乃至上百人自由進出,或是因為各種不同因素來到樓上請牧師處理,而家中的電話更是平均每5分鐘就鈴聲大作,於是白天的課業壓力無法宣洩,晚上又無法享有安寧的環境,直到深夜時才能擁有一些難得的個人空間,長期處在這樣的情況底下,李霽難免對於身處的周遭環境擁有些許怨懟。
國中畢業後,李霽在父母安排下成為以校風嚴謹出名的再興高中新生,一起入學的許多同儕家庭背景都大有來頭,達官顯貴所在多有,相較之下,出生普通中產階級的李霽笑稱當時感覺自己就像是日本漫畫流星花園中的杉菜,要在各種繁瑣限制下努力從夾縫中求生存。而雖然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充滿著煩悶壓抑,但李霽現在回過頭來看,卻覺得那一段艱苦歷程給予了他充足的創作養分,正是在這幾年暗黑的歲月中,他發現了繪畫的美好,也體會到自身對於空間感知的敏銳度似乎與生俱來,於是在高三參加推薦甄試時,他便鎖定建築系為心中首選,最後也非常順利且幸運的徵選上中原大學建築系。
創作:Deconstruction交換 / 藝術裝置 / THE ARCHIPELAGO凱渡廣場酒店。
建築系的邏輯訓練讓創作功力更上一層樓
進入大學,李霽很快明白他遇見的是一個廣大且陌生的世界,或許是認為孩子的年紀夠大了,李霽的父母鬆手解除了所有曾經對他的嚴格管教,突然之間,他享受到了從未擁有過的自由,但就像一口氣把冰飲喝光會導致頭痛的副作用一樣,想要擺脫條條框框的拘束專注做自己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同班同學各個臥虎藏龍,有些人每天在討論藝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一副文藝青年模樣;有些人國學底子深厚,旁徵博引書寫長文簡直易如反掌;有些人理工邏輯強大,面對結構計算不費吹灰之力,而系上每週都會定期舉辦課業報告,所以李霽必須日復一日的去思考他觀察建築的立場為何?並且透過不同的激烈辯證去找出可以前進的方向,這時的他才知道,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原大學建築系給他的感覺猶如7月半的中壢天氣:潮濕、悶熱、黏膩,而且結束到來的那一天似乎永遠遙遙無期。
創作:[ XE WE E BV ]。
但另一方面,李霽也因為建築系的縝密訓練,讓他對於美學與藝術的表現形式擁有更深層次的了解。他表示從大一到大五,系上老師總是在每一堂課質問每一位學生:「你是誰?你的作品如何代表你?」,簡單的問題卻往往給他振聾發聵的感受,不過也因此即便課業繁重,他卻從未放棄對內心領域的探索,積極嘗試去認識不同業界的人、事、物,所以大學階段李霽開始接觸劇場與舞台劇,也在因緣際會下對於使用植物來進行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無心插柳 跨界成立質物霽畫
取得中原建築系的學位後,李霽理所當然的進入建築師事務所工作,這時的他除了忙於本職,也一邊嘗試花藝設計,一邊將作品分享於臉書粉絲專頁上,於是慢慢積累出一批粉絲,他也會利用閒暇時間幫一些品牌記者會或朋友的空間去做布置,不知不覺間,他的作品口碑在業界逐漸發酵,就像是湖面上的漣漪,一圈一圈往外擴散開去,慢慢的吸引越來越多對象找上門來尋求合作,此時,他發現自己無法再忍受朝九晚五的固定上班族模式,那股曾經渴望離經叛道的想法又一點一滴在心中萌芽,「另一個現實的理由是我的接案量已經到達必須針對客戶開發票的程度了。」李霽笑著說。於是在2013年,他離開事務所,正式創立「質物霽畫」,因為有了更多時間與空間來拓展美學發展的可能性,李霽希望打破過去的風格,不要讓人認為質物霽畫的創作材料僅限於植物,所以他陸續融入了乾燥植物、複合媒材,將物件的本質與日常生活串聯起來,並開始思考為何一定要用盆子來裝花,而非將花直接當成載體?順著這種思路,他也推出了懸吊作品的形式,在創作之路上持續精益求精,是李霽永不放棄的追求。
創作:Speechless / 永續材質藝術裝置 / ADIDAS Brand Center愛迪達概念店。
受到感召 投入馬拉松懷抱
2016年,李霽受到愛馬仕邀請,在信義區Bellavita展出「未來博物館:消失的物種」,由By Nature的概念延伸,在13個櫥窗裡重現13種瀕臨絕種的物種狀態,期待藉此喚醒人們對環境保育的重視。如果單純以功利的角度來看,李霽自品牌成立以來不過短短3年就被國際精品大廠所賞識,成就相當驚人,但是他自己明白,一路走來的壓力非同小可,加上創業初期資源較為匱乏,所以每天都要與客戶及廠商聯繫,幾乎沒有時間休息,為了放鬆,抽菸喝酒來者不拒,但某一天夜裡,李霽百無聊賴的打開電視機,發現螢幕上正播著一齣關於超跑的紀錄片,主角是一群從事不同行業的素人,藉由參與極地馬拉松去提升自己的精神力量與改變人生,他看完節目深受感動,彷彿接收到上天的提醒,於是決心重拾大學時期的慢跑習慣。
創作:銜接 Interface/ 藝術裝置 / THE ARCHIPELAGO凱渡廣場酒店。
往後幾年李霽的馬拉松足跡遍布國內外各地,諸如中國戈壁、內蒙、敦煌、柬埔寨…等,2020年至2022年由於肺炎疫情,他暫時停下了腳步,但2022年下半年,國際運動賽事逐漸恢復正常,李霽立刻報名參加世界四大極地馬拉松巡迴賽的智利阿他加馬沙漠賽事,必須在7天6夜之內長跑超過250公里,且沙漠海拔達2300至3400公尺,日夜溫差達攝氏50度以上,途中還會經過許多脆弱的鹽鹼地,地面隨時可能崩解導致受傷,這種環境及氣候對身體固然是極大的折磨,不過李霽卻認為跑步能讓心靈平靜,他可以在過程中將意識單獨抽離出來,拋下所有煩惱,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 李霽指出在沙漠中移動時,腦海中唯一浮現的想法就是該如何生存下去,不需要的東西直接捨棄就好,回到台灣後,只要運用同樣的邏輯,便能夠清楚看見事物本質,可以說這種淬鍊精神的方式對於拓展他的創作廣度有著非常明顯的幫助。
創作:年輪 / 藝術裝置 / 大直富錦樹。
以靈氣保持身心平衡 持續探索美學發展可能
此外,近年來李霽認真研究由日本人臼井甕男在1922年所創立的身心能量技術–靈氣(reiki),reiki一詞來自日文,rei代表宇宙生命,ki代表能量,所以reiki就是宇宙生命能量,一種滋養宇宙間所有生命體,包含人類、動物及植物在內的能量,如果能夠將自己的能量與宇宙中心同頻共振,就可以安定心神,感受到無法言喻的和諧、喜悅與愛。李霽坦言由於個性與體質的緣故,本來就對於存在於世間的無形力量感受特別強烈,也因為接觸到靈學領域,使他的肉體與心靈得以保持平衡,並從中學習到將無謂的欲望與盲目追求全部移除,就像過去建築系的老師在課堂上跟他說的:「創作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聽材料去告訴你該做什麼。」唯有如此,作品才能煥發獨一無二的魅力。
創作:水晶陣 / 複合媒材 / 理善藝聚空間。
有鑑於當前世界混沌不明的局勢,李霽認為藝術家的重要性益發突顯,如果能創作出一件作品,讓觀者與之共鳴,且心生感動,或許就能給予他們勇氣去度過人生的難關,這是身為創作者的使命及責任,但若想要登峰造極,首先必須誠實面對最赤裸的自己,不管是脆弱或堅強,而在可預見的未來,想必李霽仍將繼續打磨他的創意與技藝,鑽石,依舊會不斷閃閃發亮。
(全文來自《Living住宅美學》雜誌 第1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