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 2023|設計王

今年的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帶領民眾重返西敏市河岸街(Strand)的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這座宮殿自 1776 年落成以來即以新古典主義建築主體成為市中心重要地標,但不同於其他風格相同或其他同期建築,與歷經 76 個晝夜輪番轟炸的倫敦市區休戚與共的塞默塞特宮在二戰後歷經了大規模修繕,如今的王朝宮殿已經從過去皇家學院和文物學院的駐地,轉 型為藝術學院和音樂學院以及大型主題展覽散播影響力的舞台。

2023 年倫敦設計雙年展承繼過去三屆的經驗中持續啟迪關於互動性、音樂性、動態展覽性質上的發想,主要策展單位 Nieuwe Instituut 拋出「全球遊戲:重制協作」(The Global Game:Remapping Collaborations)的主題,並藉由40 個各國參展團體的力量,從城市環境到傳統慣例、永續性到因應衝突的人道回應,將設計視為一種共同合作的程序來面對目前全球化的挑戰與地緣政治關係。

土耳其館由建築師 Melek Zeynep Bulut 設計,其主題主要是透過大門的概念來強調當前局勢,變相傳達邊境和社會等級之間的現象。

土耳其凌空鈴響喚醒混亂世界

土耳其在 6 月 21 日經官方宣布成為本屆雙年展公共獎獲頒主題館,該館以「鏤空」(Open Work)為主題成為該展在 25 日閉幕前最重要的焦點。土耳其館巨型裝置品的布置選在薩默塞特宮的中央庭園中,其闡述的要旨在於描述當今世界所處的動盪局勢,而在歷史上 一職是啟蒙象徵的門庭,近年來以逐漸變為定義邊線的廣義門戶,甚至引申為世界陷入混亂的致亂之源。透過土耳其團隊將門庭以鏤空 的姿態重新呈現,這個裝置題材重新讓人們審視現實世界。

看似抽象且開放的展區中,瀏覽者能夠通過實體的門所設下的具象隔離,體驗樂器一般的鈴鐺共振聲道機制下將裝置藝術品假想成一種「相互置換」的遊戲。這個巨大空間形成一種人類與新世界格局互動的隱性抗議與看似寧靜的質疑;模糊邊境、地域甚至時間之間的
藩籬,社會與權力結構獲得解放,類似實驗性的視覺表述,體驗者將超脫於表象與文字而體驗無法預知的超現實。

六角形以鋼條串成牆面並鏤空的拱形門,在徐徐送來的微風下發出如鈴鐺般聲響。

荷蘭館暗示官僚時代空間迷航

「脫節」(Out of Joint)的題材概念來自於空間中迷失方向的一種抽象想法,以該主題獲得今年特別表揚獎的荷蘭館在英籍策展人Colin Keays 最初的思索下,針對看似游離於一般認知的架構進行具體設計。在Keays 參酌薩默塞特宮特殊的歷史定位之前,他對於這個知名地標並不熟悉,當他透過介紹了解宮殿在不同時期官僚主義的影響下走過的道路,後續的啟發造就出「脫節」的實際樣貌。

荷蘭館中央放置了一張看似陳舊的辦公桌,策展期間如其他國家展館向荷蘭館商借物品時,都必須在這張桌台上填寫表格,這種典型的管理形式與Keays 提出的官僚主義達成形象上的媒合,所有人都會在這樣的情境下迷航並試圖找到正確定位。利用雙年展關於協作的主軸,該館在展期內曾向其他館提供奇特結構的家具以舉辦活動或集會,同時實現他們成為雙年展的中心。利用不同設計與藝術單位的共同合作,例如Fabulous Future 負責荷蘭館整體藝術指導和場景設計,Studio Verter 負責館內實際施工,Tim Teven Studio 負責展
示物品的規劃與製作,Jeanine van Berkel 完成該館的視覺設計,「脫節」的各個環節利用模糊的形式達成與其他展館或其他空間的全新連結,同時亦在空間中產生新的故事。

從螺絲到電磁鐵動力裝置皆從台灣空運而來,以裝置藝術配合現場影音建構出台味十足的工業風空間。

屬於寶島的工業風景象

今年在超過40 個國家參展的現況下,首度獲獎的台灣館在這裡摘下最佳設計獎的榮耀,在經濟部工業局主導下,此次的展覽場地由偶然設計負責空間包裝,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曾令理助理教授擔任台灣館策展人,整合設計家、藝術家與插畫家所貢獻的才華,共同描繪關於這個海島國家的美好故事。此次獲得評審青睞的台灣館,透過策展中文主題「人人材料行」、英文主題「看得見的店舖:毫無掩飾的零件」(Visible Shop:Parts Without Cover),台灣館以聲光藝術家姚仲涵領著大聲光電共創的電磁裝置藝術,並由黑鳥音像提供影音製作,一同建構非以科技製造出炫目視覺效果,但卻能在螺絲、齒輪、支撐角件、電磁鐵、金屬管和軸承等零件一同組成濃厚台灣味的工業人文情懷。以該展示空間原先的兩側壁爐為基礎,宛如車間一般的環境裡,鋁擠金屬管排列出製造業產線既定的速度感,整個空間架構運用磁鐵與金屬零件打造出可建構的遊戲桌,而中軸則選用電磁鐵動力裝置排列出猶如生產線的動態形式,搭配聲光效果創造出與觀賞者間獨特的互動性。

期間台灣館利用官方媒介,向各國觀展者強調台灣在亞洲島鏈上的位置,造就出仰賴出口的貿易狀態,而台灣在科技業和傳統製造業的實力也一直是全球各產業供應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辦單位也透過介紹,讚賞台灣不只具備發展科技和傳統製造業的絕佳能力,這個高度自由化的大島近年來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其女性領導者的高佔比以及各類設計領域所釋放的能量與創造力在亞洲各國中有著出類拔萃的表現。台灣館利用此次展覽讓全世界看見勞動人口保有的勤奮精神,「人人材料行」的展區架構亦透過黑鳥音像所製作的前導影片以及其中所記錄的街景影像中,傳達中小企業、機械業工廠、機車行、保養廠與小吃店、民宅看似衝突卻又和諧結合的日常構圖。看似粗糙且混亂的「五金」元素在台灣人生活中扮演關鍵角色,在紛亂的表現中卻顯現出豐沛活力;為了生活忙碌中的民眾,就如同互動遊戲桌上的螺絲釘或產線上的電磁鐵元件一般,戰戰兢兢地扮演雖小但又至關重要的角色,成就迄今台灣在國際經貿環境中的強大競爭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iving住宅美學第147期)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