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俱足 藏身山林的秘境「飛花落院」

隱身於台中新社山林之間的「飛花落院」,甫於去年中開幕,在正式動工之前,這塊空地上坐落著一棟三合院,設計師感悟到老宅韻味,決定在土地上構築以日式風格為主調的仿舊庭園。

飛花落院初夏新菜:月見甘露蝦子麵——大明蝦外層包裹用蝦子製作的麵條後再鋪上一層蝦籽,並淋上濃郁的月見土雞蛋、松露與甘露,然後沾取鋪在底層的日式麵醬,徹底喚醒食慾。

飛花落院初夏新菜:旬味白髮漬,透明杯子裡的水雲像是悠遊擺盪的水草佐以滑口的蓴菜與滑子菇。

天人共生 匠人自慢魂的貫徹始終

考量整體建築講究木構古法,主要採用魯班榫接的古法技術,盡可能不上鐵釘,而是以精準卡榫接合方式來穩定木架構,好替木作保留更多美感與自然,因此需要由熟知技術的老師傅來進行施工,為了完成建築,眾人在院內耗費五年時光一起築夢,經過處處斟酌、細細打磨,最終完成一座由內而外細膩且充滿自然風情的絕美空間。

飛花落院初夏新菜:明太子春蔬——用剛冒出嫩芽的蔬菜拌上微辣的明太子來喚醒味蕾,多樣的蔬菜特色展現春季的春意盎然。

木、石、山、水共構的四時物語

為了打造更貼近自然的空間,園內大量應用石頭與舊木料等元素,並針對應用環境設定嚴格要求,例如主建築體上的木製格柵牆板設計,需要極大量相同材質的舊木料,因此施工期間耗費許多時間尋找適當材料。入門處瀑布造景為求佈置出仿如深山之中長年水流不曾斷絕的瀑布,所選用的硬砂岩必須覆蓋青苔,無形中增加了挑選難度,因此材料取得是施工過程中相對難以快速解決的最大挑戰。

飛花落院初夏新菜:海膽鮪魚最中餅——竹籃是來自日本的漆器,最中餅殼是將糯米蒸成麻糬狀再文火烘烤成酥脆外殼,再加入北海道海膽、鮮甜的鮪魚與黃金魚子、新鮮紫蘇葉,將食材的淡雅風味表露無遺。

值得一提的是,庭院裡的枯山水造景則是利用石頭、細砂與植栽如作畫般共同構築成具有禪意的優美意境,園內更廣植各類植栽,四月時藍花楹紫色花瓣隨風繽紛落下,院落名稱便是取自此意境,秋季楓葉轉紅,為淡雅的庭院添一抹亮眼的楓紅,還有台灣原生種苦楝與樸樹,各自以美好的姿態形成一處難忘風景。

飛花落院初夏新菜:蜜豆水果葛切,運用輕發酵的紫蘇醬汁與當令水果搭配口感彈牙的葛切,加上微醺的粉紅酒,口感酸酸甜甜像極了春天剛萌芽的愛情。

至於室內所用的桌、椅特別蒐羅各式復古家具,延續古意濃厚的氛圍,台灣經典海棠花壓花玻璃在其中毫無違和感地形成韻味猶存的強力點綴,淡淡地喚起過往記憶,提供時代共鳴感。此外,為了引入自然採光,以及使賓客在席間仍能夠感受戶外的光影及景致變化,因此建築體大量使用穿透感極佳的玻璃拉門,使視野通透無礙,用餐時有景相伴,拉開門便可感受山間的微風徐徐。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不假外求的身心安然

而為了讓賓客深刻領略園內各角度不同的景致,飛花落院特別設計一套流暢的動線,帶領客人於不同空間用餐,同時建立餐飲儀式感。首先引導賓客來到「茶の間」奉上一杯迎賓茶,在此稍作歇息轉換心情,感受周遭環境所表現出來的幽靜,讓心沉靜下來,接著進入餐廳享用正餐。餐點用畢,客人可自選室內或戶外半露天的茶空間,或坐或臥愜意休息,繼續在園內感受緩慢、寂靜的氛圍,傾聽來自四面八方的大自然聲響。

飛花落院初夏新菜:鐵板鹽麴牛小排,經過24小時鹽麴與昆布醃漬,再用低溫烹調32小時,靜置 12小時後,並以大火煎烤到表皮酥脆,肉質香甜回甘,佐上鹽麴、蔥薑醬與日本北海道的洋蔥及白味噌豆泥,最後淋上松露壽喜燒醬後再搭上像是珊瑚礁一樣的七味舞菇,充滿豐富的香氣及鹹鮮香脆辣。

飛花落院初夏新菜:金山寺冰頭,黑色來自台東排灣族的黫山水器碗就像是溪底的泥土,在金蓮葉底下真的躲著魚兒,這是鮭魚前額軟骨做成的冰頭,拌上了金山寺味噌。

68小時鹽麴漬昆布牛。牛小排經過24小時鹽麴及昆布醃漬,再用低溫烹調32小時,靜置12小時後,再以大火煎烤而成。

當好奇心起,不妨沿著木廊道前行,直至豁然開朗之境,遠處的層巒疊嶂襯托庭園裡的枯山水造景,形成靜謐安詳的視覺印象,在喧囂的塵世難得能覓得一處清淨之地,彷彿設下一個結界,將最純粹的時間與空間封存於此,順著晨昏、四季脈絡變化,都能在此收穫不同光景。回看本案,因為嚮往天人合一,建築手法堅持不過度雕琢,保留適當的缺陷美,在施工過程中懷抱謙卑之心,使人工建築與大自然予以恰當融合,最終關於設計的真實美學本質也猶如去蕪存菁般一點一滴在此顯露無遺。

飛花落院初夏新菜:鯖魚棒壽司,醋漬櫻花與紫蘇在飯裡留住春天時令的味道,再以日本德島酸橘醋漬的鯖魚壓成棒壽司,並以炭烤酥脆的海苔包覆。

白髮松茸素面。用姬松茸與鮪櫛熬煮的清香高湯及白髮素面。

脆鱗馬頭絲瓜。選用馬頭魚,再用高溫熱油一杓一杓逆著魚鱗澆淋讓魚鱗立起來,搭配清甜絲瓜湯,散發誘人香氣。

蕎麥玄米雞湯。用老母雞大火熬煮4小時,搭配蕎麥、玄米與烤過的年糕。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