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建築團隊BIG 打造鏈接藝術與自然的巔峰之作

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曾言:「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總有一天你會失去它。倘若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丹麥頂尖建築團隊BIG(Bjarke Ingels Group)為全球最受矚目的建築巨星,創辦人Bjarke Ingels是建築界的思想領袖,更是時代的佼佼者。他憑藉革命性的創新與思辯,在時代的激流下,秉持努力不懈的精神,一再突破建築極限;從能源消耗、生態驟變、社會公平、世代變遷等議題的發展歷程,挖掘建築背後的價值所在,締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築奇蹟。2019年,BIG首度踏上挪威,在Jevnaker的Kistefos藝術公園裡建造一座橫越河流、如橋樑般的藝術館──The Twist,其透過「扭轉」的力量克服種種技術難題,打造出鏈接人、藝術與自然的顛峰之作。

小標1 : 以「扭轉」姿態交織人文與自然 

設計之初,建築師發現河流的兩岸有明顯的地勢差異,如何在量體的佈局設計裡達到一定的平衡,並有效解決兩邊高低落差,成了設計的首要挑戰。因此,BIG建築團隊將佔地1,000平方公尺的美術館,構思成一座「可居住的橋樑」,透過有機流動的曲線,以超現實的「扭轉」姿態橫跨 Randselva河,連接起兩端草木橫生的河岸,不僅完整了貫穿文化路線,也為Kistefos公園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如同大型雕塑品般的建築量體,幾近90度的扭轉造型,採用了參數化設計,精準分割每一個節點,同時運用40公分寬的直鋁板打造出雙曲線的幾何結構。而建築表面清晰的螺紋,則運用片片疊合的扇葉排列,讓線性在硬朗及柔和之間細膩轉換,形構極具戲劇張力的視覺美感,藉此呼應「藝術雕塑」的母題。此外,從自然環境的觀點切入,The Twist也因「扭轉」的型態,得以從地勢較低的森林河岸,延伸至北部抬升的山坡地帶。建築師特地於兩端都設置主入口,創造出16公尺長、綿延不斷的景觀路徑,讓遊客能穿越這座鋁塑鋼橋,在綠樹和河流的過渡,到達雙層樓高的展示空間。為了進一步接近自然,北側盡頭架構了一道9公尺的人行天橋,使美術館成為當地景觀和地理的一部分,進而描摹出沉浸式的情感體驗,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繫帶。

小標2 : 運用借景手法 體現藝術的「再創造」

依循建築獨特的結構造型,The Twist內部也發展出別緻的空間特色。BIG建築團隊大面積使用隔熱玻璃,並貼上抗UV薄膜,藉以保護藝術品不受太陽光和輻射的傷害,而橫幅展開的玻璃立面,由南向北的開窗方向,隨著結構脈絡緩緩上升,最終彎曲形成25公分寬的天窗,為博物館內部帶來了不同的光照氛圍。延續建築「扭轉」的概念,空間以白色8公分寬的杉木板條,密密鋪陳天地壁,營造出深遂而延續的視覺感受,當光影迤邐聚焦、發散,讓人彷彿繾綣在白色的美麗漩渦中。此外,因應自然光線的變化,建築師以「借景」手法順勢規劃出三個與眾不同的藝廊,模糊藝廊與公園的界線,促進藝術與自然的雙向交流,賦予不可言喻的審美享受。位於北區的展廳,善用迎光面的優勢,予以此地寬敞的空間和全景視野;光線昏暗的南畫廊,則採用人工照明營造浪漫悠閒的情調;存於兩端之間的中段區域,享有得天獨厚的天窗美景。透過劃分、合併、重組三位一體的藝術編程,完美展現「藝術再創造」的無限可能,也觸發觀者情感上的精純及共鳴。沿著玻璃樓梯循序來到地下樓層,鋁製的寬廣地面貼合於下方河流,讓遊客能在光與晶瑩流水的折射下,感受潺潺水流的抒情律動。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