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Benny Lam以獨特視角紀錄香港「棺材住宅」,引領大眾反思社會底層窘迫的生活樣貌
3坪大的空間,可能是廚房、是陽台、是四人用餐小餐廳,也可能僅僅是室內裡留白的過度區,然而對有些人來說,卻是一整個家。
在高度壟斷的資本主義下,香港的貧富懸殊也從M型社會逐漸走向極端的V型社會,其居住空間也被異常地分割、限制。在富人區一座座爭奇鬥艷的頂級豪宅,著實令人稱羨;反之,在截然不同的社會底層的住宅中,則紛紛出現了「危樓」、「蝸居」、「蟻窩」,甚至只能仰躺無法行走的「棺材房」,如此極致對比的社會現象,讓人窺見香港一線之間的天堂與地獄。
香港攝影師Benny Lam針對這樣的社會景象,創作出名為「Subdivided Flats分間樓宇」的系列攝影作品,在過去十年中,他彎進一條條破敗街區的街道和小巷,走訪了一百多間侷促擁擠的「棺材房」,透過獨特的俯拍視角、聰明地光線捕捉,以及運用「第一人稱」的拍攝手法,誠實紀錄居住者生活的一景一幕。
照片中,狹小的空間以床舖為中心,居住者不論睡覺、吃飯、寫信、看電視、洗蔬菜等活動,都僅限在床上或周圍區域。攝影師Benny Lam感慨地談及:「住在這裡就像被困在籠子裡一樣,困境就是它的全部,想要稍稍喘一口氣,就得在這個困局中自得其樂。」他拿起相機從富裕走到貧窮,從商業走入慈善,期望用一張張深刻、發人省思的照片,揭露香港弱勢群體的情況,協助他們有一天能走出被限制住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