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tti 2025 五位設計師的創作語言 以生命與文化書寫當代設計的形狀
 
 
在 Minotti 的世界裡,設計是一種自我書寫的語言。每位設計師都在作品中投射出自身的軌跡,關於記憶、文化,還有那些讓生活更柔軟的細節。2025 年,Minotti 再次匯聚五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設計師:義大利、巴西、日本、丹麥。他們以各自的生活經驗與文化視角為筆,將思考、感知與工藝交織成形,呈現出五種不同的設計語言,不僅關於形體,也關於時間與情感。這不只是家具系列的發表,更是一場關於「設計如何反映人生」的對話。Minotti 2025 將這些設計師的思考化為實體,讓每一件作品都能以靜默的力量,回應人與空間、生活與記憶之間的連結。
Marcio Kogan / Studio MK27|Bézier:從理性結構到有機曲線
 
 
由 Marcio Kogan / Studio MK27 設計的 Bézier ,以法國工程師 Pierre Bézier 的數學曲線為靈感,將理性結構轉化為流動有機造型的沙發語彙。每個模組皆能自由組合,如島嶼般延展出多層次的生活場景。透過精準縫製,讓每道曲線兼具支撐與柔軟,既具建築的精確,也帶情感的溫度。正如他引用建築大師 Oscar Niemeyer 的話:「整個宇宙都是由曲線構成的。」Bézier 以此為信念,描繪出一種關於平衡、節制與自然優雅的設計語言。
 
  
 
Giampiero Tagliaferri|Coupé:設計裡的時間印記
 
 
Giampiero Tagliaferri 的 Coupé 系統,向上世紀 60-70 年代的現代主義致敬。它的輪廓柔和而堅定,以層疊圓潤的體量與傾斜座面,勾勒出復古與當代並存的節奏。車縫線如高訂服飾的細節,從頭枕延伸至座墊,低調卻蘊含張力。Tagliaferri 認為,Coupé 的核心是對過去的尊重:「那是一個以傾斜座墊擁抱身體的年代,兼具優雅與舒適。」這份尊重化為現代語言,使每一次落座都成為與歷史的親密對話。
 
  
 
Hannes Peer|Riley:結構與情感的共存
 
 
Hannes Peer 設計的 Riley 系統,展現了大膽卻又細膩的個性。靈感來自英國藝術家 Bridget Riley 的節奏性曲線畫作,設計師以柔和幾何線條與建築邏輯,詮釋那藏匿在細節處的優雅。隱藏式金屬底座支撐起整體,讓視覺更輕盈。垂直縫線與皮革滾邊描繪出細膩輪廓,在扶手與座墊間以 45 度角精準銜接,展現高訂般的精緻工藝。可調式靠墊則讓使用者依姿態自由調整,使這件作品成為能與人對話的家具 安靜、從容,卻充滿力量。
 
  
 
GamFratesi|Vivienne:柔軟的理性,理性的柔軟
 
 
丹麥與義大利設計雙人組 GamFratesi,延伸了去年推出的 Vivienne 休閒椅概念,讓溫柔的語彙進一步轉化為沙發系統。設計中延續的線條,同時注入建築性的結構比例,在柔性與理性之間取得精準平衡。Vivienne 的靠背滾邊與模組銜接細節,讓作品在外觀上簡潔,卻充滿技術深度。「我們想讓它同時擁有女性的溫柔與建築的力量。」這份雙重性,正是 GamFratesi 與Minotti 所擅長的,以節制語言呈現優雅強度。
 
 
Nendo|Saki:綻放的瞬間,未完成的詩意
 
 
「Saki 是花朵綻放的那一刻,不是含苞,也不是盛開,而是那個『即將綻放』的狀態。」Oki Sato(Nendo)如此表示。Saki 的造型由堅實外殼與柔軟坐墊構成,曲線自底部平面逐漸過渡為立體弧面,創造出輕盈而富節奏的姿態。多模組結構讓每個單元都能重新排列,不同組合方式帶來全新氛圍與使用體驗。Oki Sato 說:「Saki 是由細節、比例與手工共同構成的,而這份細膩與節制,正是 Minotti 精神的核心。」
 
  
 
設計的形狀,回到人本
Minotti 2025 不只是五件作品的集合,而是一場設計師生命軌跡的交響。他們以文化為底,以經驗為筆,將生活化為可被觸摸的形狀。在這些作品之中,理性結構成就了優雅比例,而工藝與人性則讓形狀有了靈魂,這就是 Minotti 對設計最深層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