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與海之間 醞釀一場東方美學的盛宴

在東方的審美語境裡,山與海自古便是最能觸動心靈的意象。山的厚重與海的無垠,彼此對照卻又相互依存,構成一種動靜相生的美學語彙。位於中國山東煙台開發區的 「山海紀.東方融宴」,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誕生。由FUNUN LAB設計研究室操刀,設計師范杰帶領團隊,透過策展式的思維,將山與海化為沉浸式的餐敘經驗,讓食客在享受佳餚之餘,也展開一場心靈與感官的雙重旅程。


「去見山、去看海;去會眾生、去尋自己。」這句話成為整體設計的精神引言。它不只是對自然的致敬,更是一種態度,提醒人們在喧囂的消費浪潮裡,重新與天地、與自我建立連結。


步入大廳,映入眼簾的是流動而開闊的場景。設計團隊以大面落地窗模糊室內外的界線,讓陽光與遠山的氣息自然灑落。曲面植景牆與層層波紋形態,宛若潮水漫延,引導人們的好奇與探索。


在這裡,開放式的廚房與烤品區成為焦點。高聳的火爐直衝天際,彷彿山林深處的一座隱秘仙爐,火焰與煙氣交織,如同傳說般的場景設計。這份戲劇性的氛圍,既是對食材烹飪的呈現,也是與自然能量的對話。當食客圍聚於此,不僅是等待一道料理的出爐,更像是參與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


地坪鋪設花磚,綠意映照如草地般柔和,呼應「門對青山近,汀牽綠草長」的古典意境。幕牆層層堆疊,白色基底上流動的金黃燈帶,仿佛日出時分的霞光,替空間注入蓬勃生機。每一步都如同走進一幅山水畫,從微觀到宏觀,皆藏著設計的用心。


空間不採傳統對稱,而是透過不同形態的牆體,劃分出自由流動的動線。這種非線性的安排,讓食客能隨性穿梭,彷彿置身山海之間。不同角落展現不同的景致,每一次轉身,都是一段新的體驗。


公共餐敘區域延展如波浪的律動,隨著窗外光影的變換,牆體與天花上的線性結構呈現出海水的流動感。錯落的座位安排則賦予場域層次,既能滿足親密約會,也能容納家庭聚會。這樣的配置,兼顧私密與開放,營造出多元卻和諧的氛圍。


隱藏的門廊則帶來敘事感的轉場。當人們踏入包廂,眼前轉為一片沉穩的綠色調。這種創新的色彩語言,不僅象徵生命力,也賦予空間優雅與安定。不同於常見的對稱手法,設計師以曲折的牆面、交錯的線條重新定義感官體驗,使人們在其中逐步沉浸,遁入另一重境界。


材質的運用亦為設計的亮點。深翠色的大理石如同山嶽般挺立,成為空間的結構性主角;高處的金色天花則在光線映照下閃耀,與主廳的素雅基調形成強烈對比,譜出一曲色彩與光影的交響。這種對比不顯突兀,反而強化了整體張力,讓人既感到震撼,又被安撫。


FUNUN LAB善於將東方文化轉譯成當代語境。在這裡,他們並未簡單複製傳統符號,而是藉由「山」與「海」的意象,建構出一種流動的敘事。山的穩重與海的自由,在空間中彼此對話。每一處材質、每一道光影,都是設計師對自然的回應,也是對東方美學的再詮釋。


「觀山海之色,采百川以制珍饈。」這不只是一句描述,更是餐廳的精神所在。設計師希望食客在這裡不只是用餐,而是展開一段內心的旅行。從大廳的壯闊,到包廂的靜謐,從燈光的流動,到材質的質感,這場設計營造的沉浸式體驗,讓人們在喧囂的都市中找回安定,重新與自然共振。

餐飲空間的未來不再只是功能與效率,而是情感與文化的載體。山海紀.東方融宴透過設計展現了這樣的願景,它既是味覺的饗宴,也是精神的歸處。

當山與海被轉化為場域的語言,當東方美學以新的姿態重現於當代,餐飲空間不再只是品嘗美食的場所,而是讓人們重新思索與天地、與自我關係的契機。FUNUN LAB用一種詩意而流動的設計,讓「山海」不再停留於景觀,而成為可觸、可感、可體驗的存在。

就像設計師所希望的 ——「去見山、去看海;去會眾生、去尋自己」—— 願每一位走進此處的人,都能在美食之外,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