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節中進化 Dyson釋出未來居家科技全陣容

James Dyson出席Dyson全球新品發表會,揭曉全新產品系列與創新科技。
當科技不再只是規格的堆疊,而是深入生活的革新語言,Dyson總能搶先一步,定義未來的居家科技。日前在德國柏林舉辦的《Dyson Unveiled》新品發表會上,這家英國科技公司一次推出涵蓋吸塵、清淨、美髮等領域的11款創新產品,規模之大前所未見。從微塵偵測到氣流設計,從馬達技術到產品結構,每一項進化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命題:如何讓清潔變得更直覺、輕鬆而優雅?

Dyson V16 Piston Animal強勁雙錐吸塵器,搭載迄今最強勁的馬達及強勁吸力,完美平衡吸力與續航力。
其中兩款重磅新品搶先宣布登台,分別為Dyson迄今最強吸力的旗艦級機種:V16 Piston Animal雙錐吸塵器,以及顛覆造型的極輕量化新品:PencilVac™ Fluffycones筆型吸塵器。透過設計與功能的全面升級,這兩款新機展現了Dyson對未來居家清潔「多樣化與個人化」需求的深度理解。

Dyson V16 Piston Animal強勁雙錐吸塵器,搭載迄今最強勁的馬達及強勁吸力,完美平衡吸力與續航力。
V16雙錐吸塵器:效能頂規,機能與細節全面進化
作為旗艦級產品,Dyson V16 Piston Animal的技術規格不負期待,搭載高達900W的Hyperdymium™ 馬達,輸出吸力可達315AW,即便在高階機型中也屬頂尖級別。結合46項全新技術改良,這款新機不只是一台更強的吸塵器,更像是一場對過去清潔邏輯的徹底重塑。

Dyson V16 Piston Animal強勁雙錐吸塵器,搭載迄今最強勁的馬達及強勁吸力,完美平衡吸力與續航力。
其中最受關注的配備,是全新設計的All Floor Cones™ 雙錐無纏結吸頭。針對長髮纏繞問題,雙錐滾刷能在吸入毛髮時自動將其順暢送入集塵筒,即使面對60公分長髮也能輕鬆處理,不再為拆清刷頭煩惱。此外,智慧感應功能可自動調節吸力與滾刷轉速,並搭載光學微塵偵測系統,即便是難以察覺的細微灰塵,也無所遁形。

全新All Floor Cones™雙錐無纏結吸頭,透過雙錐形滾刷大幅提升防毛髮纏繞效果。
V16還導入全新CleanCompaktor™ 壓縮式集塵筒,透過內壁刮條與加壓設計,使其容納量提升6倍,可存放約30天灰塵,同時避免倒塵時揚塵問題,真正做到清潔過程「始終潔淨」。

CleanCompaktor™ 集塵筒提升六倍集塵能力,不僅能容納多達30天的灰塵,也讓傾倒時更加乾淨俐落,不再擔心揚塵問題。
PencilVac™:重新定義「輕」的可能
若說V16是極致效能的體現,那麼PencilVac™ Fluffycones筆型吸塵器,則是Dyson工程美學的另一種極限挑戰。機身重量僅1公斤,握把直徑僅38毫米──這不只讓它成為Dyson有史以來最纖細的吸塵器,更讓日常清掃變得前所未有地輕盈與直覺。

Dyson PencilVac™ Fluffycones筆型吸塵器,以握把直徑僅38毫米的全新筆形設計,顛覆傳統對吸塵器的想像。
這樣的設計靈感來自創辦人James Dyson本人,他在發表會上表示:「我一直想做一款直徑只有38毫米的吸塵器,它將是最佳的握感,也與我們新一代的美髮工具尺寸相同。」實際上,這樣的尺寸不只是設計語彙的延伸,更是實用性的體現──用單手清潔窗簾、高處櫥櫃甚至是沙發縫隙,都變得毫無壓力。

Dyson PencilVac™ Fluffycones筆型吸塵器,輕巧手感讓單手清潔高處或狹窄縫隙變得更為輕鬆。
輕巧不代表性能妥協。PencilVac™搭載直徑僅28毫米、每分鐘高達14萬轉的Hyperdymium™馬達,為超輕量級產品提供同樣強悍的清潔效能。這項設計上的「反差感」,恰恰是Dyson最擅長的工藝張力。
用科技補足生活裡那些被忽略的細節
從首台無塵袋吸塵器到無葉風扇,Dyson始終以「解決生活中常被忽略的問題」作為創新出發點。此次發表會所展現的不只是新產品,更是一個完整的「全屋潔淨」解決方案,從寵物毛髮到微塵過敏源,從輕鬆打掃到高空隙縫的彈性運用,涵蓋了不同家庭對潔淨環境的各種想像。

Dyson PencilVac™ Fluffycones筆型吸塵器在直徑僅38毫米的管身內搭載迄今最小、最快的馬達,讓輕巧與強勁吸力完美結合。
不論是高效續航(V16最高達70分鐘)、自動感應調整吸力、壓縮集塵設計、還是機構的輕量與人體工學優化,這些創新都展現出Dyson在設計語彙、清潔科技與使用者經驗三者間的微妙平衡。

Dyson PencilVac™ Fluffycones筆型吸塵器在直徑僅38毫米的管身內搭載迄今最小、最快的馬達,讓輕巧與強勁吸力完美結合。
隨著全球各地生活型態加速轉變,人們對家中環境的期待也愈加精緻且個人化。Dyson正透過這些看似細節的技術調整與形體革新,重新定義居家清潔的可能性,也進一步模糊了「科技」與「生活美學」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