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藝術共生共存的上海公寓:沒有牆的家 讓生活與時光在此安靜對話

位在中國上海市區的精華地段,一間擁有寬闊視野的公寓,在當地建築事務所STUDIO8 Architects的操刀下,化身為一處具備開放式設計的人文住宅。屋主是一位藝術收藏家,熱愛無拘無束的自由,對於居住空間並無嚴格定義,反而渴望一種「不設限的感受」,希望讓藝術與日常生活擁有更積極的交流互動。

善用材料與動線的多變性 描繪與眾不同的居家風景

搭上電梯,當電梯門開啟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石材鋪陳、鏡面延伸的梯廳,無需繁複裝飾,僅以光線切割搭配沉穩材質,便自然發散靜謐詩意。這裡除了是通往室內的過渡區,還是一段心境轉換的起點;鞋凳來自設計團隊自創品牌「CAOZITOU」,以來自法國的海底石材打造,每一塊石材都包含不同密度的貝殼,殘留的紋理成為歲月的印記,同時內藏照明機能,夜晚如同迎賓微光,替回家的每一步譜寫出溫柔韻律。

原始三房兩廳格局被大幅調整為一房一廳的輕盈面貌。南側區域的臥室被打通後與客廳融為一體,形成一個敞亮、通透的寬廣公共空間;北側的兩間臥室合併成一間私密性十足的主臥室,透過打破傳統區隔的思維,令室內流動性與起居彈性得以充分釋放,造就無縫串聯的理想生活型態。

同時為避免開放式動線過於混亂,設計師精準設定三個區域核心:客廳、餐廳與開放式中島廚房,且各自環繞一件家具構成視覺焦點。客廳的機能便圍繞著一張充滿歷史故事的餐桌展開。餐桌由一塊黃銅板、實木桌面與兩塊半透明樹脂面板拼接而成,黃銅會隨著時間逐漸氧化,加上木紋展現溫潤風範,而樹脂面板允許光線由另一側透入,與周遭空間相呼應,並將長桌分為三個部分,輔以外觀為交叉造型的扶手椅,默默消解主客座位的權力排序,使交流自然且平等。

兼具理性與感性 以強烈對比賦予空間獨特風格

餐桌尾端的休息室,則透過拉門的開闔轉換角色,門關上時可當作臨時客房,開啟則與整體環境合而為一。牆面上高掛英國藝術家Julian Opie的經典肖像作品《Walking in Hackney.2.2016》,成為唯一固定不動的藝術裝置。畫中人物行走姿態彷彿與空間步調同頻共振,營造出畫內畫外交錯共鳴的戲劇性張力;化作配色以橘紅為底,替居家注入跳躍而明快的節奏感。空間另一側,還隱藏一件極為低調卻富有張力的藝術裝置 —— 《Spine》。作品沿壁面轉角而立,如脊椎般以細長節奏延展於牆面,結合燈光設計形成微光流動的輪廓線。這份光影在角落中悄悄擴張,使得那些原本被忽略的邊界處也感性了起來。

至於開放式廚房一邊以火山岩材料與不鏽鋼酒櫃營造粗獷與冷冽的強烈對比。接著通過隱形門進入主臥室,會先經過開放式更衣間及浴室,最後抵達內斂的臥室。因應樓高有限,全室採無天花設計,採用隱藏燈帶與局部燈具創造柔和光影,並藉由極簡手法保留風格語言的純粹,從而形塑溫馨居家氛圍。

精雕細琢的設計 源於對生活的審慎觀察

此外,本案除了屋主收藏的藝術品與家具之外,也大量使用設計公司特別訂製的產品,諸如電梯廳的石材鞋凳或餐桌均來自設計團隊自創品牌「CAOZITOU」,進一步強化空間敘事性與藝術厚度。

對於STUDIO8 Architects來說,生活本就難以預料,場域的使用也早已不再受限於單一機能。住宅設計的靈魂,深植於居者的美學眼光與生活方式之中,所以必須保持與屋主之間適當的距離,在緊繃與鬆弛之間拿捏平衡,創造變化彈性,並擁抱所有豐富多元的可能,而本案的出現,無疑是其卓越創意的最佳例證。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