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帶路!總編輯不公開私房景點 2. — 當市場成為藝術品:走進MVRDV打造的鹿特丹中央市場

一座可以生活、賞畫、買菜的拱廊建築,如何成為荷蘭都市更新的代表之作?

走進鹿特丹中央市場(Markthal),彷彿誤闖某座大型美術館的展場,頭頂之上是一幅面積超過11,000平方公尺的巨型彩色天幕,身旁是販售新鮮起司、熟食、蔬果的市集攤販;而在市場拱廊的兩側,竟是在地居民的居所。作為結合住宅、商場、地下超市與公共市場的混合用途建築,由荷蘭知名建築事務所 MVRDV操刀設計,自2014年開幕以來,即是鹿特丹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

都市更新的策略之一:將日常變為城市焦點

鹿特丹在二戰時曾遭受德軍大規模轟炸,市中心幾乎全毀。戰後重建所留下的街廓與建築風格,有著強烈的現代主義與機能性語彙。然而,過去的市場空間多為露天型態,隨著城市密度提高與天氣需求,市府開始思考如何打造一個可全年運作、具備吸引力的室內市場空間,同時滿足都市機能與住宅需求。MVRDV的設計即是在這樣的脈絡下展開,設計師試圖透過一座有屋頂的市場,打破「市場購物」的傳統空間模式,讓日常生活成為可以觀賞、可以參與的城市行為。

一座拱廊 裡外皆風景

整座建築採用馬蹄形拱廊結構,長約120公尺、高約40公尺,建築外立面覆蓋灰色天然石材,低調且沉穩,而當踏入其中,場景便驟然切換——頂部是高聳的拱頂,牆面與天花板銜接成一幅巨型畫布,由藝術家Arno Coenen與Iris Roskam合作創作的《豐饒之角》(Horn of Plenty)映入眼簾。

此幅作品並不是傳統繪畫,而是以3D建模技術繪製,再以電腦數位列印輸出,貼覆於鋁板之上,構成延綿不斷的光彩畫面。水果、花卉、昆蟲、種子等象徵自然豐收的元素,如萬花筒般向觀者傾瀉而下,畫面色彩斑斕,氣勢磅礡,令人彷彿置身現代宗教空間中的穹頂之下。藝術家表示,這幅作品的靈感來自西斯汀禮拜堂,只不過主題從神性轉向日常、從天堂轉向土地。

住宅與市場的共生實驗

在市場拱廊的弧形外牆內部,是總共228戶住宅單位,其中部分為出租住宅。這些住宅規劃得非常靜音且私密,並以雙層玻璃阻絕市場噪音,而部分戶型甚至能透過室內窗俯瞰市場景觀。透過巧妙設計,除了提升市場營運時間的彈性,也讓居住者與城市活動建立微妙聯繫,造就前所未見的空間共生實驗。

此外,市場地下一樓亦有大型連鎖超市、餐廳、酒吧與停車場,形成機能齊全的微型城市;不同樓層的功能彼此串連,打造高效又趣味十足的城市生活節奏。

建築不只是造型 更是一場社會倡議

一座有韻律的市場、一幅與民眾互動的天幕、一個可以買菜又可以抬頭仰望的拱廊空間。

如眾所知,MVRDV向來擅長將建築設計轉化為對社會議題的回應。在這座中央市場中,設計師們以建築手法呼應都市共融、資源共享、公共空間美學與食物文化的復興,除了創造一處熱門的觀光景點,更嘗試塑造一個能夠真正被當地人使用的市場。每日早上、傍晚,仍可見居民購物、社交的身影,體現著「生活在設計之中」美好概念。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