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王DesignWant|人物】一生懸命的動人天真 點燃星火燎原的地方創生

木酢達人創辦人 陳偉誠執行長

舊約聖經中,牧羊人大衛與巨人歌利亞對抗的故事,多數人應該都選擇站隊大衛那一方,畢竟大家都了解當一個人要去對抗龐大的體制或錯誤的政策時,是需要多麼百折不撓的勇氣與毅力在背後支撐才能堅持下去,而木酢達人的創辦人,同時也是去年第60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漁環保類當選人陳偉誠則透過自身經歷向社會證明,只要抱有充足的決心及意志,即使前途困難重重,依舊有望在歷經千辛萬苦後順利抵達目的地。

從木炭工廠到木酢達人的成功轉型

1983年,新竹湖口,一間毫不起眼的傳統木炭工廠正在日以繼夜的運作著,工廠內到處都散落著木屑與粉塵,製炭師傅們正忙碌的整理分類回收來的水果樹枝與雜木,後續還要將木材自然乾燥、裁切成合適搬運的重量與長度,再透過人力或蹲或彎的搬運方式,將數噸重的樹材搬進炭窯中,以最高可達攝氏800度的高溫連續悶燒20日以上,並且每隔3小時重新調整火侯一次,最終才能製作出品質完美的木炭,其間還必須忍受烘烤高溫導致的呼吸困難以及被頻繁打擾的睡眠中斷,這樣辛苦的工作內容對於製炭者的身心而言確實造成極度的煎熬與折磨。

木酢達人的專業師傅與樹藝師針對回收廢木加以仔細分類。

而陳偉誠的父母就是靠著努力經營木炭工廠將一群孩子拉拔長大,雖然深知炭業乃是夕陽產業且後繼無人,但全家人依舊戮力以赴,從未放棄,而在成長過程中,陳偉誠觀察到許多生活困苦的人,於是當時年紀還小的他,懵懵懂懂的立下志願,希望未來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人脫困,正是這樣的起心動念,成為他日後致力發展地方創生產業的重大契機。

製炭師傅在高溫炎熱環境下進行辛苦的製炭工作。

時光荏苒,隨著瓦斯應用的普及,民眾對於木炭量的需求大幅降低,全台木炭廠一間間結束營業,陳偉誠父母在湖口創設的工廠當然也無法自外於時代潮流,營收大幅減少,但全家人選擇繼續苦撐,直到2004年,木炭廠終於迎來轉機,接受工研院輔導,並獲得其技術轉移,讓製炭技術與知識都擁有顯著提升,同時在工研院建議下導入回收系統,將製造木炭時產生的高溫水煙轉化為珍貴的木酢液。

大塊木材做成木作,切下來的剩餘則製成炭、木酢液,圖片為日本鳥羽 曙先生所建置的台灣第一座竹炭窯,目前由木酢達人契作認養。

考量到木酢液中含有醋酸、酚系化合物及醇等成分,具備天然殺菌、消毒、消炎等功效,除了能清潔環境,更可以用於保養肌膚,因此在2008年,陳偉誠與三位好友共同創辦「木酢達人」,以湖口為基地,推動生物炭與木酢液,直至2022年為止,木酢達人已創立了四大類別的清潔用品,從木酢太陽洗衣精、毛孩子消臭噴霧、藝術炭盆栽到炭焙漱口水等近百款上市產品,並陸續榮獲國家品質認證與經濟部金網獎等殊榮,成為台灣生物炭循環經濟的經典代表品牌。

木酢達人推出具備天然抑菌與清潔效果的木酢液產品。

木酢達人推出具備天然抑菌與清潔效果的木酢液產品。

投入地方創生 積極挽救台灣林業

不過陳偉誠雖然成功將家族事業予以轉型,但是在他心中從來沒有忘記過兒時暗暗立下的誓言,因為從小就接觸木業,陳偉誠對於台灣林業發展歷史有著深入了解,他表示台灣自民國80年代全面禁伐天然林後,看似維護了森林環境的完整,隨之而來所引發的弊病卻也同樣難以忽視,由於沒有了國產木材的上游來源,改成多數由國外進口木材,不只引發「以鄰為壑」的負面批評聲音,台灣自己的本土加工業也會逐漸消失,當相關工作機會慢慢流逝後,新技術、新人才、新設備也都不會再進入這個產業,大專院校相關科系也無法招收到學生,最後結果就是造成國家林業的完全崩壞,並且幾年之內我們就必須要面對到這個恐怖的景象,而能夠挽救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

ReWood利用剩餘林木透過木工製作出各式家具,延續林木生命。

陳偉誠指出,日本的森林佔國土面積達67%,台灣則是60%,兩者相差不遠,然而日本的國產材利用率為32%,台灣僅有1.25%,兩者相差逾26倍,儘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希望逐年將利用率提高到5%,但即使順利完成目標,仍只有日本的1/6,而日本之所以能這樣做,原因在於該國私人自有林較多,且日本政府亦透過間伐、疏伐、擇伐的輪流運用,確保森林資源的永續與保育並行,可惜台灣受到觀念限制,在可預期的未來法規應該不會進行大幅調整,為了確保台灣林業能持續存活下去,陳偉誠認為唯有從廢棄修枝再利用著手。

ReWood利用剩餘林木透過木工製作出各式家具,延續林木生命。

陳偉誠直言,台灣一年包含枯萎、自然倒塌、人工修剪…等在內的廢棄林木數量總額達到一千萬噸,但過去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載去燒掉,這種做法不僅無益於環境與氣候保護,更是國土資源的重大浪費。樹木生長時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保留在樹木內,唯有善加利用它們,製作成家具、木酢液等產品才有固碳的效用,如果只是單純燃燒,等於讓碳又回到大氣中,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的產生。

ReWood利用剩餘林木透過木工製作出各式家具,延續林木生命。

有鑑於此,陳偉誠特意於2020年成立「ReWood森林循環湖口創生」,與林務局及學校合作,主動載運他們不要的廢棄木材與斷裂的球棒,再由專業師傅與樹藝師針對回收廢木加以仔細分類,足以成型的木頭做成家具用品,中等及枝節小料燒成木炭及製作成炭盆栽,燒炭過程的副產品即是木酢液,藉由發展木作、木炭、木酢液等三大類商品的一條龍產業,賦予廢棄木材全新生命。

另外,陳偉誠還與林務局嘗試合作專案,提出將國家公園內的廢棄木材收集來後予以乾燥、剖木、切削後上網拍賣的想法,原本林務局所採用的銷售方式是將廢棄木以車計算來銷售,一車可承載2、30根巨木,開價至少百萬元起跳,但國內的小型木作坊、個體工匠工作室根本沒有如此龐大的預算與儲藏條件來購買或放置,最終只能由國內少數通過CAS標章的大型廠商來接手處理,寡占的型態對於台灣林業發展勢必產生不良影響,而他提出的解決方案則方便個人能單獨採買,以此來製作手工家具並換取收入,還獲得如無印良品、阿原肥皂等中大型企業支持,修整後的廢木被搶購一空,如此一來除了增加國庫收入,也順勢解決部分就業問題,雖然目前專案暫時告一段落,但陳偉誠真心期待日後各縣市林務局能夠將類似的產銷模式轉化為慣例,令台灣林業在不砍伐既有森林的嚴苛情況下,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康莊大道。

ReWood利用剩餘林木透過木工製作出各式家具,延續林木生命。

擇善固執 堅持做對的事情

一直以來,陳偉誠大聲呼籲政府「給魚吃不如給釣竿」的重要性,他表示社會福利固然不可或缺,但如何針對偏鄉或弱勢族群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也應該受到同等關注,考量到政府效率有限,陳偉誠認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所以他近年來積極投入地方創生,希望藉此讓家鄉乃至全國的地方經濟活絡起來,陳偉誠分析台灣從事地方創生的團隊約有200個,多數從事農業、漁業及觀光,不過從事林業的只有他一個,最大原因在於這項產業沒有地可種樹、沒有森林可砍伐、加上缺乏運輸物流,所以就算對林業感興趣的人,依然望而卻步,實在非常可惜,所以採訪過程中,陳偉誠不斷強調台灣的林業政策真的到了該改變的關鍵時刻了,他對此抱有深切的使命感。

ReWood與台灣各高中共同回收斷裂球棒製成球棒椅,在市場上廣受歡迎。

除了結合ReWood與木酢達人替台灣廢棄木材找出路及開發新商品,陳偉誠未來也計劃切入發熱與民生發電的市場,他指出處理廢木剩餘的木屑能拿去燃燒,它們會是最好的綠能來源,可滿足諸如溫水泳池、溫泉加熱等需求,另外山區的偏鄉部落如果得到政府補助經費安裝相關鍋爐設備,就能利用廢木來發電並轉賣給台電或需要綠電的ESG廠商,不僅節省了電費,新進收益則能用來創業或協助一家人的生活,在陳偉誠看來,讓參與者體會到實際好處的模式,可以鼓勵他們更加積極投入,這才是成功的地方創生應該具備的樣貌,「我之所以當選十大傑出青年,絕非我多了不起,而是透過地方創生讓許多人見識到原來從事林業是有前途、有發展性的。」陳偉誠半開玩笑的說。

木酢達人推出的炭盆栽,燒製過程極為費力,良率也很低,因此每一座誠品都是相當珍貴的存在。

同時陳偉誠坦言,地方創生是一條漫漫長路,如果年輕人想要返鄉從事產業活化,依靠的絕非單純勞力,因為比不過機器,更比不過有經驗的同行,必須依賴的是腦力,藉由加工與行銷讓產業升級,以創造出多元附加價值,換句話說,除了培養實力,也要學會怎麼說故事才行,唯有如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世界活下去。

木酢達人推出的炭盆栽,燒製過程極為費力,良率也很低,因此每一座誠品都是相當珍貴的存在。

雖然前途仍充滿挑戰,別忘了,聖經中孤身一人的大衛最後擊敗了巨人歌利亞,陳偉誠背後則有一整個堅強團隊當靠山,他所擘劃的宏大地方創生藍圖,或許總有實現的一天,但最終,意志力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而在這一點上,陳偉誠的耐心絕對超乎所有人的預期。

木酢達人推出的炭盆栽,燒製過程極為費力,良率也很低,因此每一座誠品都是相當珍貴的存在。

(全文來自《Living住宅美學》雜誌第145期)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