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學美.美學 — 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台北場搶先看!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是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為台灣史上設計與教育體系的首度合作,獲得國際設計大獎肯定。旨在協助國小、國中、高中職校,與專業設計團隊合作,以設計思考改造校園環境,落實校園生活中的美感教育,培育國家未來人才,讓設計進入校園—美感教育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做起,期望讓更多孩子在充滿美感的環境學習成長。

符合使用需求及行為 現代化學生健康中心

學美.美學3.0計畫合計全台21間學校入選,其中台北共有4間,分別為:台北市仁愛國小、台北市士東國小、台北市古亭國中、台北市萬芳高中。仁愛國小由米索空間設計負責改造健康中心。學校約40坪大小的健康中心服務全校2,300多位師生。除了處理每日學生的簡易外傷、急病外,每學期也提供全校學生基本體檢。醫療器材與備品龐雜、缺乏依使用者行為所規劃的行進動線,致使空間無法發揮有效功能:緊急傷病沒有處理空間、病患休息缺乏隱私。

由米索空間設計改造後的護理師座位區及報到處。

設計進場後,訪談並觀察護理師及服務志工之使用情況,將原本儲藏室拆除改設移動式病床,引入室外光線,讓整體空間明亮。增設志工服務台,以利師學進入健康中心可立即尋求協助;同時提供師生個人隱私行為之使用空間,重新打造一個符合使用需求及行為之現代化的學生健康中心。

改造前,醫療器材與備品龐雜、缺乏依據使用者行為所規劃的動線,致使空間無法發揮有效功能。圖為仁愛國小健康中心的護理師座位區及報到處。

放大空間使用及想像 虛實交錯的靈感顯色室

士東國小由非常態空間製作所負責改造美術教室,並改名為靈感顯色室,針對原本陳亂的空間,設計團隊在硬體的設計規劃中選擇以白、灰、黑做為主要顏色,再透過有色光的使用,讓顏色以虛的方式暈染在改造案中,這樣的虛實搭配得以避免大量實體用色,大幅降低實體色彩在整體空間中所衍生的視覺壓力,突破傳統用色的想像。

硬體皆以白、灰、黑為主調,再透過有色光的使用,讓顏色以虛的方式暈染在改造案中,避免大量實體用色所衍生的視覺壓力。

此外,設計單位使用透明滑門重新整合了兩間教室的使用機能,釋放出更多的空間提供教學使用。透明滑門也使得原大型空間重新被看見亦同時滿足兩間教室獨立教學的使用需求,這樣的設計放大一倍的空間使用也創造兩倍的使用想像。

透明滑門整合了兩間教室的使用機能,放大一倍的空間使用,也創造兩倍的使用想像。

積木疊疊樂 打造獨一無二的樂高校園美術館

萬芳高中則由3+2 Design Studio改造積木社團教室,並將之更名為美感積地,將屋齡逾40年的老教室從積木堆砌的概念出發,連結教學特色與積木創作中的建築歷史主題,讓教室成為美感與創新收納並存的空間。透過模組化方式,讓桌椅及展台的排列組合可依據不同的教學及展示需求進行調整,讓教室靈活轉換成教學、展覽及講座模式。

連結教學特色與積木創作中的建築歷史主題,讓教室成為美感與創新收納並存的空間。

而臨近走廊的窗戶,對外變身為作品展示窗台,對內則為兼具洞洞板牆的積木收納櫃,與活動滑軌式桌面的工作機能空間;教室後方更設有整面落地的樂高積木牆,提供師生大面積、不設限的自由創作版面。透過教學方式與使用模式的整合改造,於是美感積地不再只是一間積木社團教室,更是一座小型的積木美術館。

走廊窗戶的內側改造為兼具洞洞板牆的積木收納櫃。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