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最強作品陣容!締造富藝總成交額的歷史新高
富藝斯紐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於美東時間5月18日晚上7時,並在公園大道432號總部舉行。本場拍賣共呈現37件精彩傑作,由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 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亞歷山大.考爾德 (Alexander Calder)及海倫.佛蘭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等一眾戰後及現代藝術大師作品領銜。同場也將呈現多位當代藝壇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之作,包含王俊傑、艾米.謝拉德(Amy Sherald)、莎拉.休斯(Shara Hughes)、瑪麗亞.貝里奧(María Berrío)及拉法.馬卡龍(Rafa Macarrón)等。
本季紐約晚間拍賣為富藝斯成立226年來作品陣容最堅強的一場拍賣。
富藝斯美洲區總裁Jean-Paul Engelen表示:「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受到全球多個重要藏家的委託,能於今年春季呈現富藝斯有史以來最堅強的拍品陣容,這全都仰賴我們全球團隊的專業與努力不懈,也展現出他們與藏家之間堅固且互相信賴的友好關係。從來自前澤友作珍藏的巴斯奇亞曠世鉅作、德國藝術家昆特.於克(Günther Uecker)舊藏的草間彌生《無限網》、傳奇攝影師查爾斯.維普(Charles Wilp)珍藏之伊夫.克萊因經典作品、至來自美國知名的梅爾森家族藝術收藏之海倫.佛蘭肯瑟勒傑作,這些擁有重要及非凡出處來源的作品,為本次拍賣更添光彩。」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紐約晚間拍賣以總成交額近2.25億美元收槌,較去年同期紐約晚拍增長90%。
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全球主管Robert Manley也表示:「從近幾季的拍賣中,我們看見了全球藝術市場的收藏喜好越趨廣泛。不僅來自二十世紀的珍罕傑作受到藏家青睞,當代在世藝術家的作品也受到相同程度的追捧。從這次的晚間拍賣陣容,我們可以看出富藝斯團隊用心蒐羅作品,回應市場多元的需求,匯集了現代、戰後及當代藝術的精華。這次拍賣我們不僅有海倫.佛蘭肯瑟勒的《藍舞》及畢卡索的《人物和植物》,同場也將呈現卡門.海萊娜的《巴斯克》,以及拍場新星賈斯汀.卡吉亞的《愛神玩偶 3》,為有不同收藏喜好的各路藏家呈現最出色的作品。」
前澤友作珍藏巴斯奇亞曠世鉅作《無題》領銜
本季紐約晚拍由來自著名藏家暨企業家前澤友作珍藏的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曠世鉅作《無題》領銜。估價約7千萬美元、逾500公分寬的巨幅傑作是巴斯奇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創作於他藝術生涯最關鍵的1982年。《無題》也將成為歷來接受虛擬貨幣支付估價最高的拍品。
尚.米榭.巴斯奇亞,《無題》,1982年作。壓克力、噴漆、畫布,239.4 x 501 公分。估價約7千萬美元。
安迪.沃荷波普藝術經典傑作
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明星(葛麗泰.嘉寶飾瑪塔.哈里)》標誌著這位藝術家最不朽的創作主題之一的回歸 —名人與藝術商品化。作為安迪.沃荷1981年Myths系列作品之一,《明星》描繪了好萊塢傳奇女星、瑞典國寶級影星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在1931年電影《魔女瑪塔》中所飾演的美麗女間諜瑪塔.哈里,而這部電影在當年轟動歐美,也使得嘉寶躍上巨星的地位。這件作品罕於在公開場合展出,過去30餘年來一直被珍藏於此次委託上拍的私人收藏中。
《明星(葛麗泰.嘉寶飾瑪塔.哈里)》,1981年作。壓克力、絲網印刷、 畫布,152.4 x 152.4公分。估價為7,000,000 - 10,000,000美元。
晚間拍賣呈現了另一幅安迪.沃荷的傑作《花》。作於1964年,來自藝術家創作生涯重要篇章之第一個花卉系列。此件作品體現出他創作風格在此時期的改變,從描繪人人能識別的廣告語言和流行商品,轉向刻畫抽象及永恆意境,同時仍保留源自流行文化及印刷雜誌的元素。本作品為長寬各121公分的24件原作之一,由沃荷親自完成,當時他尚未確定要將《花》作為同年秋天在卡斯戴利(Castelli)紐約畫廊展覽的主題,而後來他在此展覽首度推出「花」系列作品,旋即銷售一空。此外,這幅作品採用的獨特的「超扁平」繪畫手法,也預示了藝術家後來對壁紙的研究。此幅傑作代表了他為專於電影製作而短暫從繪畫創作「退休」前,所締造的經典波普全盛時期。
安迪.沃荷,《花》,1964年作。壓克力、絲網印刷、畫布,121.9 x 121.6 公分。估價為8,000,000 - 12,000,000美元。
美國二十世紀藝術大師重要作品
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 的《裸體》作於1997年,也是他去世的那一年。這幅畫作貫徹了他整個職涯中所專注的通俗文化,是他藝術創作生涯末期的重要佳作。此作雖然沿用了他早期作品中的卡通意象,但人物赤裸沒有著衣,亦不見漫畫式的浪漫劇情,與他慣有的創作路線有異。畫中主角轉為由印刷媒體刻印的女性形象,反映了李奇登斯坦與流行文化及藝術史間綿延不斷的對話。《裸體》是他在1993年於紐約古根漢博物館舉辦紀念回顧展後所作的第一幅作品,亦是他對藝術史的最後貢獻。李奇登斯坦有許多作品由全球知名藝術機構收藏,包括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及洛杉磯的當代美術館。
羅伊.李奇登斯坦,《裸體》,1997年作。油彩、壓克力樹脂顏料、畫布,209.6 x 114.3 公分。估價為8,000,000 - 12,000,000美元。
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 的作品《無題》,出自於2006年秋季所完成的六幅《無題》作品系列,也是他創作生涯末期的傑作之一。這件作品結合了他獨到的藝術本領與職業生涯中對創作手法的各式探索,包括單色背景下纏繞的圓圈圖形、對神話與歷史的迷戀、以及作為藝術家抽象創作概念基礎的寫作和語言痕跡。托姆布雷的《無題》系列作品以垂直畫布及逾200公分高的尺幅,重現他1960年代後期經典「黑板畫」系列中所創造的塗鴉式圓圈主題。此系列畫作以兩至四行盤繞的類筆跡為特點,配上加粗的纏繞圓圈及流動的紅色壓克力線條,呈現由藝術家早期以白色蠟筆完成的「黑板畫」作品系列之延伸轉變。
塞.托姆布雷,《無題》,2006年作。壓克力、畫布,215.6 x 167.6 公分。估價為7,000,000 - 10,000,000美元。
而另一幅《無題》保留了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標誌性的色域繪畫風格,延續了這位藝術家最經典的創作血統。此作不僅體現出他在1950年代作品中以色彩與結構形成的飄渺意境,也顯示他在1950年代末期將色域間羽毛般邊緣線的輕柔筆觸,變為更加密實的色塊之畫風轉變。而這件作品的用色,也與羅斯科在同期轉用極暗色調所完成的《西格蘭姆壁畫》(Seagram mural)系列作品有所區隔。自1950年代後期,壓抑陰暗的色彩主導羅斯科的作品直至他結束生命前。本次拍賣呈現羅斯科傑作意義非凡,藝術家的大型紙本作品回顧展將於2023年11月至2024年9月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及挪威奧斯陸的國立藝術建築與設計博物館舉行。
馬克.羅斯科,《無題》,1959年作。油彩、紙本、裱於纖維板,96.5 x 63.2 公分。估價為6,000,000 - 8,000,000美元。
畢卡索1932「奇蹟之年」筆下的繆斯女神
作於1932年4月4日的《人物與植物》是畢卡索描繪其繆斯女神及情人瑪麗.德雷莎(Marie-Thérèse)的精彩佳作。如藝術家的傳記作者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所述,1932年是畢卡索輝煌藝術生涯中的「奇蹟之年」,而這一年他與瑪麗.德雷莎的愛情達到巔峰,完美展現她的姿態,創作出許多留名後世的標誌性作品。此作於過去20年間一直被收藏於私人珍藏中,它不僅是藝術家早三天所繪的名作《女子側面半身像(書寫的女子)》的場景延伸,還與現今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創作時間相隔不到一個月的知名作品《鏡前少女 (瑪麗.德雷莎)》十分相似。藝術家或許想將自己對上述這兩件名作的觀察體會融匯於《人物與植物》中。
巴布羅.畢卡索,《人物與植物》,1932年作。油彩、木板,18.4 x 23.8 公分。估價為4,000,000 - 6,000,000美元。
博物館級的克萊因藍海綿浮雕
《 藍色海綿浮雕無題(RE 49)》出自伊夫.克萊因於1958至1961年所創作的知名「Relief éponges」系列,並由藝術家贈與他的傳奇攝影師摯友——查爾斯.維普(Charles Wilp)。來自德國的查爾斯.維普在戰後前衛風潮的環境影響下,成為一位創新的攝影師、電影剪輯師、藝術家及廣告設計師。維普涉及不同領域的才華與努力讓他與克萊因、安迪沃荷、以及「零群集團」創始人奧托.皮納等名人成為摯友。他曾於1958年至1959年間,特別為克萊因紀錄了他於德國蓋爾森基興歌劇院門廳創作巨型海綿浮雕的過程,以及克萊因在1960年以「活畫筆」概念為奇想、用模特兒塗上乳劑狀藍色顏料為媒才所創作的《藍色時期的人體測量》藝術表演過程。
伊夫.克萊因,《 藍色海綿浮雕無題(RE 49)》,1961年作。乾藍色顏料、合成樹脂、天然海綿、鵝卵石、木板,122.6 x 99.4 x 10.8公分。估價為14,000,000 - 18,000,000美元。
在《藍色海綿浮雕無題(RE 49)》中,天然海綿及鵝卵石被經典的克萊因藍浸透。隨著光影在天鵝絨般的畫布上舞動,猶如地形圖的畫面也在觀者眼前呈現出無限變化—— 讓人聯想到神秘的深海,亦或撲滿礫石的外星地面。而「Relief éponges」系列展現了藝術家將其所創造的「國際克萊因藍」加以立體化、讓抽象圖像更引人入勝的功力。克萊因將這件作品獻給維普,並在背面寫下他於1959年在巴黎索邦大學演講時,引用自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著作《空氣與幻想》的名言:「起初是一片虛無,接著是深邃的混沌,而後是深邃的藍色。」
亞歷山大.考爾德歷來估價最高之動態雕塑之一,來自皮諾舊藏
亞歷山大.考爾德 (Alexander Calder) 作於1959年的動態雕塑《39=50》在過去30年一直被保存於私人珍藏,未公開亮相。不僅是法國知名藝術收藏家與開雲集團創始人弗朗索瓦.皮諾(François Pinault)的舊藏,曾被他收藏逾10載,還曾經於1964年在享譽盛名的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考爾德回顧展中展出。
亞歷山大.考爾德,《39=50》,1959年作。上色鐵片、鐵線、動態雕塑,119.4 x 259.1 x 12.7公分。估價為10,500,000 - 14,500,000美元。
1946至1959年間,考爾德以他位於美國東北部的家鄉羅克斯貝利(Roxbury) 小鎮之降雪景象為靈感,完成了約11件名為《雪舞》的動態雕塑。而此次呈現的《39=50》和《雪舞》系列系出同門,獨樹一幟的作品名不僅代表著其組成元素的數量,也意喻背後的一段溫馨故事。1961年,考爾德的摯友彼得 · 貝勒(Peter Bellew) 為了慶祝妻子的50歲生日,希望能向考爾德購買一件帶有50個白色鐵片的動態雕塑作為禮物。當時藝術家的工作室並沒有符合這樣條件的作品,他便將這件作品命名為《39=50》後贈予彼得。這件雕塑由39個白色鐵片組成,透過裝置結合和平衡,美妙的譜出靈動的詩曲。層層疊疊的鐵片巧妙地配合著彼此,在觀者前翩翩起舞,只需一絲微風或一縷光線,即可喚出它帶來的視覺盛宴。
女性藝術大師的抽象語彙
首次登上拍場,海倫.佛蘭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的《藍舞》來自美國知名的梅爾森家族藝術收藏。1987年梅爾森在參觀佛蘭肯瑟勒的工作室後,便直接向藝術家購買了這件作品並收藏至今。梅爾森家族的藝術收藏囊括多位美國戰後藝術大師的作品,包含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瓊.米丘(Joan Mitchell)、安迪沃荷(Andy Warhol) 及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等。《藍舞》作於藝術家創作生涯中極重要的1963年,她於這時期創造了她垂名藝術史的經典語彙。這幅畫作結合了藝術家的兩個關鍵創作手法: 它不僅體現了佛蘭肯瑟勒在1950年代發明的「soak-stain」技術,更將其標誌性的塊狀式純色色塊入畫的特色展露無遺。佛蘭肯瑟勒在《藍舞》中,運用與同期抽象表現藝術家 ——如波洛克—— 所指導自己的作畫筆觸與手法,進而體現出她創作生涯的轉變,更奠定了她作為藝術先鋒的地位。
海倫.佛蘭肯瑟勒,《藍舞》,1963年作。油彩、畫布,124.5 x 158.4 公分。估價為1,800,000 - 2,500,000美元。
草間彌生的《無題(網)》作於1959年,來自她馳名的白色《無限網》系列早期創作。早期的白色《無限網》系列備受追捧,連許多知名藝術家都將它納入私人珍藏,包括唐納.賈德 (Donald Judd)、法蘭克.史特拉 (Frank Stella) 和先前收藏此幅《無題(網)》的德國藝術家昆特.於克(Günther Uecker)。 草間彌生的早期白色《無限網》系列作品也被許多著名藝術機構所收藏,包括紐約古根漢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和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等。《無題(網)》標誌著戰後抽象藝術史中關鍵的篇章,呈現草間彌生遊走在抽象表現主義的華麗與極簡主義的簡約之間,展現出極具獨創性的前衛風格。
草間彌生,《無題(網)》,1959年作。油彩、畫布,130.8 x 116.5 公分。估價:5,000,000 - 7,000,000美元。
塞西麗·布朗 (Cecily Brown) 的《安芝》首登拍場,畫作將過去與現在、抽象與具象交織在一起,讓觀者沉浸在其狂熱筆觸所營造出來的奢華領域中,展現了藝術家貫穿古今藝術史經典大師精湛技藝的獨特繪畫手法。大地色系與紅、藍、紫等艷麗色調,呈現出紙醉金迷的狂歡情景。
塞西麗.布朗,《安芝》,2005年作。油彩、麻布,215.9 x 226.1 公分。估價為4,500,000 - 6,500,000美元。
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佳作
艾米.謝拉德(Amy Sherald)及王俊傑的作品於過去兩年在富藝斯拍場屢創成交紀錄,而本季晚拍將再度呈現這兩位藝術家備受市場追捧的佳作。艾米.謝拉德於2017年創作《她正在學習珍愛時刻,珍愛時刻的真諦》之際,被美國前總統夫人米歇爾.奧巴馬選為肖像畫家。而畫作中人物所穿的衣服,與她為前第一夫人所挑選的洋裝,靈感都來自阿拉巴馬州一個小型非裔社群「Gee's Bend」的女性成員所製作的拼布被。謝拉德不僅將拼布工藝提升為高階藝術,也頌揚了非裔女性藝術家群體。這些女性對美國的視覺與媒材文化貢獻良多,卻甚少被關注與肯定。謝拉德成熟的繪畫手法中,平面單色的畫布幾乎被她筆下現實主義的主角佔據,這樣的手法直接又隱諱地將時間與地點抽象化。神話般無憂的淡紫色背景體現了謝拉德的創作核心:「我的創作目標是讓黑人從以往的刻板印象裡超脫,並想像世界的大門為他們敞開… 這些畫作存在於幻想與現實之間。」
艾米.謝拉德,《她正在學習珍愛時刻,珍愛時刻的真諦》,2017年作。油彩、畫布,137.5 x 109.2 公分。估價為1,200,000 - 1,800,000美元。
常被拿來與梵谷及亨利·馬蒂斯作品相提並論的已故加拿大華裔藝術家王俊傑的作品《第一天》與2020年在富藝斯香港秋拍以逾480萬美元成交、締造藝術家世界紀錄的作品《夕陽之河》同樣創作於2018年,在尺幅及藝術家對色彩和諧的探索和捕捉自然光效的筆觸上均十分相似。此作為藝術家《夜以繼日》系列作品中的第一件,曾在王俊傑在中國舉辦的個展後一年於Massimo De Carlo畫廊的香港空間展出。這一系列作品共有4組8幅,每一幅日景的畫都搭配一件夜景作品,透過他對顏色的探索來展現光影變化的效果。畫面中的遼闊田野使人想起秀拉(Georges Seurat)及西涅克(Paul Signac)的「點彩派」及草間彌生的「無限網」,而描繪草的筆觸則應用了中國書畫的技巧,展現藝術家擅長融匯東西方藝術語彙的創作特色。
王俊傑、《第一天》, 2018年作。油彩 畫布,177.8 x 152.4公分。估價為2,000,000 - 3,000,000美元。
在莎拉.休斯(Shara Hughes)如夢似幻作品中,《不暗的暗點》極具代表性,並曾於她近期在聖路易斯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個展中展出。休斯靈活多變的筆觸勾勒出多雲的天空,平靜的海水,與在地平線上閃爍的城市燈光,令人想起保羅.高更在他大溪地作品中豐富的色彩渲染。休斯的風景畫作準確地說更能被定義為心景,因為它們完全來自她的記憶與想像。有別於她早期充滿象徵性敘事的室內場景,她在2014年開始創作的風景畫作,標誌著她由制式轉為直覺創作方式的轉折。這幅作品中鑲嵌的線條填滿了顏料間的空白,構築出一種時間與空間交織的感覺—— 這也是休斯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質。
莎拉.休斯,《不暗的暗點》,2017年作。油彩、染料、畫布,172.7 x 152.4公分。估價為300,000 - 500,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