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北京上空的隱秘庭院

這是一套位於北海西側的頂樓公寓,為了讓混血女兒獲得更安定、更自由的成長環境,業主委託設計師王大泉替公寓進行了改造。於是,東方與西方、新城與古都、傳統與當代、直白清晰與混沌隱喻,都借由空間巧妙地編織在了一處。

「月與雪,誘我沉溺風雅,一年又盡。」—松尾芭蕉

高聳在二環金融街的寫字樓鱗次櫛比,這是京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在國際公寓頂層的一戶人家裡,大片宣紙質感的風琴簾以極強的序列感在走廊玻璃幕內側垂下,午後日光從白色風琴簾的縫隙中流瀉到地面形成光柵,將這一小方天地從繁華中剝離出來。

空間與人的連結

在這套300平方公尺的公寓內,東南角近100平方公尺的日式庭院成為城市上空一個自在隱秘的觀望點。在東側的玻璃圍牆前站定,北京城自西向東在視線裡鋪陳開來,視線從內城低矮的房屋和樹冠漫向高聳建築搭建而成的城市CBD,彷彿在時間的軸線上完成了一次穿行。

庭院景觀如同城市森林陣列中一處被遺忘的桃源,在高聳建築的夾縫中,自成寧靜天地。主人在一窗之隔的和室喝茶,老茶湯醇香清和,熱呼呼下肚但覺徐徐生風,而窗外陽光也剛好將庭院植被的投影照進和室,黛色的影子隨清風搖曳,自然景致被光與風重塑,在室內獲得另一種高雅質感。

進入室內,得益於原有建築結構的特殊性,設計師拆掉空間中的非結構牆後,得到了一個相對開闊,採光充足的空間。建築構造手法將不斷變幻的自然光引入室內,被空間結構及材質巧妙濾過,又與重重景觀疊加,與室外景觀彼此映照,相攜而生。

男女主人在東西方文化的薰染下,對公寓的面貌有過諸多設想,更重要的是,主人尤為重視女兒的教育與成長環境的營造,購買並改造這套公寓的初衷也是為了即將上小學的女兒,她將在這裡完成全新的成長履歷,他們希望這裡除去舒適自由外,有傳統東方的沉澱。

於是,為了讓整個空間與主人產生更深刻的聯結,設計師將傳統與當代、東方與西方諸多文化符號進行了拆解,將它們演繹為空間的起承轉合、光線的遊移變幻、景觀的進退以及功能的收放,設計在這裡似乎無限退後,不著痕跡,卻又以更動人的面貌附著在每個角落。

動靜虛實的拆解

公寓內,入戶後的狹長走廊是一條通道,穿行過程如同緩慢走向喧囂的反面,被日光浸透的玻璃幕與百葉窗及右側室整面連動推拉門相對而設,一陰一陽彼此應和。茶室推拉門可以完全閉合,將茶室連同庭院隔絕在視線之外,而當推拉門聯動開啟,就在不同的位置留出了縫隙—茶室、庭院以及更無限遠處影影綽綽的城市輪廓在這個縫隙中被截取了一幀,只有朦朦色彩進入視線。而一旦將門拉開,滿目景象成了忽然被打開的畫軸,幾重對景一一豁然。從猶疑混沌到清明開闊,只在主人的一念之間。

打開茶室與庭院相連的門,涼風裹挾植被清香忽而貫入,還有淅瀝流水潺潺,不知發自何處。和室猶如小山上的一座涼亭,納入清風流水與山林香氣,使整個空間獲取源源不斷的無形滋養。比起在城市裡奔忙,主人更願意每天閒坐茶室,和雨中庭院作伴,在安寧潔淨裡怡然自得。

茶室空間摒除了冗餘,所有功能暗藏,滿足主人冥想、佛堂、茶會等日常需求,克制的設計手法開放了可能性,無一物的空間在不同契機下自成萬物。客廳與餐廳將功能區明朗劃分,而廚房也藉由隔斷牆上的大塊玻璃被納入這個區域,明亮的整面玻璃幕牆給開房功能區帶來絕妙採光,家人的日常被收攏在同一個空間中,除了休息與獨處以外,彼此因為空間的關係都被相互關照。

主臥、女兒房與主衛分佈在門後走廊兩側,女兒房同樣採用了和室設計,但增加了更靈巧的收納空間和功能附件。低垂柔軟的光線在休息區彌漫,兩間臥室與庭院共用自西向東的城市景觀,動靜在休息區完成轉換,而窗外景色又再度將室內空間與這座城市聯結。

細節的成全

灰白與木色是整個空間的底色,會客區品紅與明黃色沙發是空間裡忽然躍動的視覺焦點,而窗外,日式庭院中的植被景觀也與室內相呼應,平衡了空間的律動。

從日式庭院進入當代感更強的室內,現代材料工藝傳遞出東方意境。東方意向直線與弧線編織將空間勾勒串連,東方的恢弘、制式、俐落與西方的靈動、自由融合,具象的設計幾乎沒有出現在空間中,但大量留白的設計筆觸反而賦予了空間鮮明的東方意趣。開放流暢的動線與簡潔實用的功能則恰好匹配主人更國際化的生活習慣。

而廚房像是一個輪轉的舞台,家人的日常在這裡被彼此看見、關照,成為空間裡一個充滿互動與溫暖的能量場,久而久之生活在空間裡的人獲得滋養,多彩豐富的日常與內心的祥和安靜融於一處,身心清空而富足。

此外,主人對空間的實用性要求極高,設計師與主人一起挑選了部分家具,義大利衛浴五金、FLOS落地燈、B&B沙發、廚房西班牙板材等等,一件一件慢慢齊全,最終得以在空間裡呈現。細節品質讓生活變得輕盈,這也是通往自由空間的基礎要義。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對很多細節的方案敲定都是在現場完成的。主臥天花,直線與弧線在此交匯,這個設計並非刻意,而是在建築結構梁柱的基礎上完成,與其做更多的設計覆蓋遮掩,不如順勢而為,也就此和整個空間完成了一次呼應,而空間中弧線的設置也是給孩子的安全保障。

充分瞭解主人的喜好後,設計師甚至預留了每一處藝術品的擺放空間,設置好光線,等待主人慎重將它完成。兩年時間過去,藝術品與配飾的點綴仍然保持著最佳密度及節奏,空間不動聲色,卻也在經年累月中滋養主人,克制那些常常滋生的衝動和不安,這大概是家對人們的另外一重意義。

庭院一角的竹流水不停歇地湧動,而在日復一日的天光下也恍若靜止。陽光每個清晨從臥室與庭院緩緩轉向客廳、走廊,在每一面粗糙或細膩的牆壁上停駐、溫柔折射。傳統意趣在當代空間中渙散形式,卻凝聚了內核。空間中,堅硬的線條與弧線相融,主人的鋒芒也漸漸圓潤,孩子自由、豐盈、獨立地長大。最終,空間與人,相互澆灌生長,彼此滋養成就。

主創設計:王大泉
設計助理:白元皓/劉延爽
攝影師:史云峰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