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的極簡詩意藝廊Bluerider ART,在都市生活裡打造與藝術自在相遇的空間

在俄羅斯藝術家康丁斯基著作《藝術的精神性》與作品中獲得共鳴的Elsa,創立了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空間,致力於歐美前衛藝術家的引入,在台北擁有仁愛館、敦仁館兩個空間,今年,還在上海外灘開設新館,希望讓一般人能如走進法式烘焙坊的心情,輕鬆接觸並擁有藝術。

與煩惱隔絕的市中心畫廊

為了讓人們能帶著逛街一般的心情走進畫廊,Elsa總是選擇在熱鬧便利的市中心設點,Bluerider ART第一個空間仁愛館即是如此。該館在仁愛路林蔭大道上一棟舊大樓上的9-10樓,單層超過120坪,除了展示空間,還包含辦公區、選物區及倉儲區。進到畫廊前,即有一面天堂般的潔明白牆、標語與雕塑,向人們揭示裡頭會是一個適合放下煩惱,用心體會的空間。

進到畫廊中,打通的展覽空間僅餘舊大樓不帶繁複裝飾的整齊樑柱。部分不做處理的天花板與柱身,尚留有原始建築的斑駁,保有歷史沈澱、時間痕跡,讓空間不那麼制式冷冽。新添的白牆為原先整排黑框斜窗製造層次,不僅增加更多展示空間,更隱去過多的光線照射,讓空間更適合作品展示。而地板則改成了貼皮木地板,不僅帶有自然木質溫度,較其他材質來得沒聲音,更適宜於因作品頻繁進出,地板需輕易修補更換的需求。

攬入生活綠意的潔明空間

敦仁館則是位於鄰近的敦仁公園前。架高的一樓保留了原大樓的水泥外框,形成有小瀑布的陽台,再加上後退的優雅灰調不鏽鋼新門框,使得敦仁館入口在同樣色系下有了材質的層次,獨立具緩衝的設計也讓到來的人得以與路面保持距離,擁有更空闊的視野。

該空間大片玻璃窗面向公園,藍天綠地與孩童的嬉鬧得以延伸成為空間的一部分,添增畫廊自然生活氣息,也為內部大方引入明朗光線。方正的內在格局在塗成白色的實木人字拼、錯落長條鏡面下舒朗又富有節奏。

以極簡呈現藝術詩意

除此,Bluerider ART總是以最為簡潔的方式呈現作品,將不必要元素減到最低,專業團隊甚至能輕易在全白牆面上,見到多出的一根釘子、一個洞,致力於完美極簡。

無論是仁愛館或敦仁館,Bluerider ART皆以日光與投射燈展現作品調性。有些作品在日光變化下展現變化,例如德國雕塑藝術家Angela Glajcar《Terforation 紙的顛覆與構築》一展,即以多變自然光與軌道燈為畫筆,讓空間呈現詩意氛圍。而有些媒材不宜光線直射,則是透過打向天花板或牆面的間接折射,凸顯作品特色。

靈活突破空間侷限

Bluerider ART在營造一個平時可以隨意進出的藝術空間時,致力尋找作品成熟的國際藝術家,勇於接受這些常在美術館展出的藝術家挑戰。例如以色列攝影家Ilit Azoulay展覽《Regarding Silences》,需打造一個全然沈浸的特色綠空間,並展出大型作品,小小團隊仍能在先天有侷限的畫廊展館,機動靈活地完成美術館等級的展覽。

上海新館則是他們的另一個挑戰:擁有古典旋轉門、雕花門框、大片落地窗的寬敞巴洛克建築,Bluerider ART團隊如何在此中展現藝術,其新階段讓人拭目以待。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