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山海相擁 和光影共存│清水模民宿 後灣發宅

「這棟小旅店存在的目的是讓你想到村子裡的海灣,或到背面小山丘上走走,而不只是待在房間裡看海。房間裡有時候反倒是希望能讓你發發呆,因為這已經是現代世界工作人生的一種奢侈。」幾句簡單的話,傳達著直接的想法,對比著實沈重的生活重量,這樣善意的簡單直抵人心。位於屏東後灣的發宅,在一級觀光地區另闢蹊徑,為了完成自己的建築夢,民宿業主發哥與發嫂夫妻兩與徐純一建築師耗費四年,從無到有闢建了發宅獨特且安靜的清水模設計。從發宅走出去不到幾步就是恬靜的海線與月形海灣,少了水上摩托車和市集攤販的喧擾,取而代之的是保護良好的人文地景與夜空的星辰,單純清閒的社區與後方連綿山丘,連成一處遠離紛擾的自然空間,成為厭倦城市紛擾的倦鳥,遷移南國之境的歸巢。

自由立面創造反力學的建築美感

後灣發宅多變的外型與和諧的非自然感,除了為滿足其內部動線的規劃以及視覺觀景的需求,更多的考量是如何透過設計傳達人性,回應地質紋理,表達對環境的善意。建築的正面是複層的立面設計,外層切有大小形狀不等的簡潔窗口,與內層結構創造立面重疊的衝突、輕盈感,不管是由外向內或是由內向外觀賞,線條不一的切口皆在內外交集出特殊的窗景效果,與不遠的海景成為獨一無二的畫作。

發宅整體內部只有五間各具不同設計特色的房間,為了規劃各房獨立且互不干擾的動線,後方建築體才形成錯落多變的外凸量體。尤其三樓房間的陽台,為了完整收入斜後方山景,直接將該部分建築體轉向,突破一般的傳統建築思維。深受現代建築大師勒・柯比意的影響,後灣發宅在立面的設計更趨自由,挑空、水平窗帶等手法,讓建築體呈現一種反力學的美感,而清水模質地則以一種原始的親切感,將屋體與外部環境無痕銜接。

這樣有如藝術雕塑的設計從發想、畫圖就討論了一年多,好不容易確認空間設計後,又因為設計圖太過複雜與特殊,在公部門的審查機構卡了很久,即便通過審查,建造期間因為設計過於特殊與新穎,從頭到尾不但工班換了好幾組、大大小小還向外發了二十幾個包,聊到建設發宅那段曲折的時期,發哥發嫂也分享,除了想圓自己的建築夢,還要有一流的執行力。只為建築自身目的而建築的發宅,四年落成後,成為墾丁的現代建設指標,也吸引了無數同行的設計師、設計學子慕名而來只為親身體驗宅在後灣的建築魅力。

穴居意識的設計構想

發宅內部只有五個房間,但是格局、設計、特色、體驗完全不一樣,為的就是希望客人每次入住都彷彿住進不同的世界。民宿全室以清水模砌出空間輪廓,入口大門以隱約的廊道漸入,近似封閉的隧道空間與上方銀河般的點點燈光設計,斷開下榻旅客在外的身體感受與知覺,忘卻繁雜躁動的思緒。進入後,樑、柱、天花、壁面充斥著清水模灰諧安穩的泥色,還有發哥發嫂特別找來、八八風災時期遺留的原生木材,加以訂製成符合各個曲面的特殊角度家具和復刻單椅,空氣裡飄移的原生木質香氣,引導身心靈深層的放鬆與療癒。內部輪廓刻意降低大面積自然的直接光照,反而以角落區塊的天井、隙縫、洞孔創造時刻變化的光影結構,每當戶外天氣有變化時,室內景色也因應轉換。

徐純一建築師還以文字補充說到設計的概念,「深灰團塊與時而貫入的幽暗光流,共容、建構出連結人類集體潛意識中原始穴居記憶的沉潛。沿著動線散置的角落空間,為游牧式的身體提供暫時的錨點,提供入住民宿另一種非休閒式的休閒。」夠過親身入住,建築的美學造詣直觀的演繹在人的經驗中,為了讓空間裡的人可以專注在自己與環境的關係,發宅連畫作、植栽都幾乎不擺,因為當建築與設計本身全然充足時,任何軟裝都沒有必要。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