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建築大師貝聿銘」紐約故居,貫徹了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的風格!
1983年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貝聿銘(I. M. Pei),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他以獨到的眼光擷取歷史文化的精華,澆注於自身的設計哲學中,大膽提出「建築融於自然」的空間觀念,並深入探討對形式、空間、建材與技術方面的研究,以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的應用,打造出符合當代審美極具雕塑感的建築創作。
貝聿銘不只是20世紀最成功的亞裔美籍建築師,更為現代主義開創了新的藝術層次與建築維度。旗下知名作品包括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卡塔爾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蘇州美術館、日本美秀美術館、臺灣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等建築。2019年5月,貝聿銘於紐約故居逝世,享年102歲,而他與愛妻盧淑華共住45年的房子,日前也正式公開售出。
此建築坐落於紐約曼哈頓的薩頓廣場(Sutton Place),為1899年建造的聯排別墅,其完美融合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以及貝聿銘的現代主義美學,富含古典的優雅與當代的精神,是時代更迭的絕佳見證。循著自己的設計原則,貝聿銘在室內外都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新工程,並採用大量的落地窗,引渡充沛的自然光及綠意,讓人可在窗邊俯瞰薩頓廣場花園、欣賞東河的景色,讓人彷彿看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的影子。
此外,住所中宏偉的大理石走廊、雕塑般的螺旋樓梯、幾何形狀的天窗,依然保留著貝聿銘一貫簡潔俐落的風格。擁有三公尺高的一樓,是貝聿銘作為招待藝術及建築界來賓的娛樂場所,搭配出自他手的皂石壁爐、珍藏的藝品,展現出卓爾不群的名邸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