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茵上的榮耀時刻 2025雙城獎設計盛典紀實

2025第三屆雙城獎空間設計邀請賽。

10月的江蘇鹽城,秋意漸濃,空氣中已帶著絲絲寒意。在21日傍晚,2025第三屆雙城獎空間設計邀請賽的頒獎典禮正式展開,主辦單位選擇跳脫封閉場館,走進戶外草地,以綠草為席、藍天為幕,重新定義何謂屬於設計圈的榮耀時刻。沒有繁複天花與厚重布幔,反而多了一份親近與真實,像是設計終於脫下了光鮮外衣,回到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交流現場。

頒獎現場。

頒獎現場。

在自然間展開的設計對話

這場戶外典禮,不只是形式創新,更呼應了雙城獎設立以來的核心理念:以「雙城」為名,寓意設計者在不同城市、文化、生活型態間尋找對話的節點;同時也搭建起連接兩岸設計人才的橋梁,讓創意的流動不再局限於地域,而是在相遇中邂逅,在共識中前行。

貴賓簽到。

擔任本屆評審團主席的邵維晏建築師,在典禮開場致詞時直言:「雖然這是第三屆雙城獎,但就我來看,這其實是第一屆真正意義上的公開賽事。前兩屆為邀請制,參與對象與規模都相對收斂,今年首度全面開放報名,並吸引超過三百位設計師參與,從城市、作品到觀點都更為多元,真正實踐了雙城獎跨域、跨界、跨文化的精神。」

評審團主席邵維晏建築師於典禮開場致詞。

他也提及,當前設計產業正處於急遽變動之中,不只是美學語彙的翻新,更面臨技術與思維方式的顛覆。「AI已成為設計流程的一部分,這無可避免。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在這樣的環境裡,依然堅持人本價值、堅持設計背後的溫度與深度。」

頒獎現場。

對他而言,雙城獎的定位不能只是另一個獎項,而應是為設計師提供被看見、被理解的舞台,更是串聯不同城市文化的起點。「像這樣的戶外典禮,其實也在呼應我們所追求的,設計必須是開放的、對話式的。它不是一個人完成的,也不應是封閉系統裡的單調遊戲,而是讓更多設計師在此共同激盪、互相啟發。」

頒獎現場。

在交流與靈感之間 美學正持續發聲

早在典禮開場之前,設計師們已一一踏上紅毯,走向舞台。台灣媛霖設計的盧靖媛設計師,此次以桃園青埔的《君臨塘詩接待中心》接待中心獲得銀獎。她坦言,這是她第一次參加中國大陸的設計獎項,也是首度親臨現場領獎,「因為要領獎,所以順便帶家人來旅遊。」這句話聽來輕鬆,卻也道出了這場頒獎的與眾不同,沒有過度的緊張感,反而充滿一種隨興自在的輕鬆調性。

媛霖設計盧靖媛設計師上台領獎。

她提到,作品之所以能更完整呈現,得益於業主與建商的全力支持。「這座建築其實是以桃園青埔當地埤塘地形為靈感發想的,在台灣的接待中心很少能達到類似規模,但這次業主真的給了我們空間去實現想像。」她認為,設計除了視覺與結構,更重要的是願意相信的那份默契,「這個案子對我而言,不只是作品的完成,也是一次合作關係的理想證明。」

媛霖設計盧靖媛設計師。

銀獎得主蔣永坪設計師則帶來了一座風格鮮明的居所——融合法式浪漫與海派復古元素的《法式風情》。他笑說,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雙城獎,「原本只是想試試看,沒想到真的得獎了,感覺還蠻開心的。」談到設計概念,他說:「我自己很喜歡收藏一些有歷史感、有特色的物件,剛好這次業主也喜歡這樣的風格,我們就很自然地把這些喜好轉化進設計裡。」他也提到,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與其他設計師、前輩交流,彼此切磋,一起進步。

銀獎得主蔣永坪設計師上台領獎。

銀獎得主蔣永坪設計師。

另一位銀獎得主孟璟龍設計師,作品《HOMEBASE酒吧餐廳》靈感則來自品牌自身的企鵝形象,「我們把這個IP延伸成像冰屋一樣的空間構想,再用大量玻璃磚堆疊出冷調氛圍,建構出這座酒吧空間。」這種清冷輕盈的設計語彙,既符合品牌形象,也讓整體空間別具識別度。他表示:「真的非常榮幸,也很感謝組委會與評審老師們的肯定。」談到設計過程,他提到:「設計師其實很少有機會站在舞台上,多半都是在背後做事。今天能站在這裡領獎,內心感覺真的非常不一樣。」

銀獎得主孟璟龍設計師上台領獎。

銀獎得主孟璟龍設計師。

除了高識別度的空間設計,回歸生活日常的作品也同樣打動評審目光。銅獎得主台灣合和設計賴彩絲設計師,其作品《光暖如初》即以「家庭互動」為核心概念。她觀察到,女主人熱愛烹飪,孩子們也時常出入廚房、客廳等區域,因此特別在空間動線上重新安排。「我們希望讓玄關、廚房、餐廳、客廳之間變得更有連貫性,而不是彼此切割。」她形容這個設計為「流動型空間」,也是一種讓家庭關係自然流轉的方式。「我其實很少參加比賽,這次是一個難得的體驗,也非常感謝用心設計的作品可以被更多人注意到。」

銅獎得主合和設計賴彩絲設計師上台領獎。

銅獎得主合和設計賴彩絲設計師。

此外,中國大陸的袁愛中設計師則以務實語氣談論這次參與雙城獎的初衷:「我們設計師有時候會太專注在案子裡頭,反而忘了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其實像雙城獎這樣的平台相當重要,它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設計在哪個層次,也讓更多人認識,甚至開始期待我們下一個作品會是什麼樣子。」

袁愛中設計師上台領獎。

袁愛中設計師。

從作品回望初心 設計的價值在被理解的瞬間

從桃園青埔的埤塘、到融合海派風格的宅邸,從家庭日常的廚房動線、到品牌IP轉譯的清冷酒吧,這些得獎作品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除了設計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每位設計師背後的思考與自我定位。而這正是雙城獎最可貴的地方,它不僅是頒布榮譽,而是開啟對話;不是為了排名,而是為了產生交流。

頒獎典禮貴賓合照。

頒獎典禮貴賓合照。

頒獎典禮貴賓合照。

典禮尾聲,評審團主席邵維晏建築師再次向所有與會設計師致意。他表示:「我知道有些人是專程從外地趕來,甚至從台灣飛來鹽城。你們的參與就是這個獎最重要的價值。」他也宣布,雙城獎明年將在南京舉辦,後年則將移師台北。「每一座城市都會留下不同的語言與觀點,而我們,就是那個串聯它們的人。」

頒獎典禮酒會。

頒獎典禮酒會。

燈光漸暗,草地上迴盪著微光與歡笑。這場沒有舞台燈、沒有煙火、沒有絢麗背景的典禮,卻留下比任何頒獎典禮都要真實而溫熱的記憶。設計師們或坐或立、談笑或合影,誰也沒有離開太早,彷彿都想把這樣的夜晚,在腦海中記憶得更久一點。畢竟有些榮耀從來不是高舉獎座時的掌聲,而是在人與人的互動中,被理解、被重視、被記住的那一刻。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