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ZHAO INTERIOR 從水墨哲學到智慧空間 劉品言 IRIS LIU的整合式思維實踐
榮獲 A’Design、IPA 英國房地產、TAC 世界設計、缪思、倫敦設計、iLUXURY、IDA 國際設計等十餘項大獎的 HOZHAO INTERIOR DESIGN 設計總監劉品言 Iris Liu,擁有近二十年的室內設計生涯與豐富實務經驗,以「寧靜並具深遠意境」的空間設計見長。她的作品《Ink Realm》融合傳統美學、智慧機能與極簡優雅,重新詮釋高齡生活的居住想像。本次特別透過劉品言的設計觀點,分享她的設計初衷、理念演進及設計實踐。

Winner of more than ten major international awards—including A’Design, IPA, TAC, MUSE, London Design, iLuxury, and IDA—HOZHAO INTERIOR DESIGN Design Director Iris Liu brings nearly 20 years of interior design experience to creating spaces of calm and depth. Her latest project, Ink Realm, blends traditional aesthetics, smart functionality, and minimalist elegance to reimagine living in later life. In this feature, she reflects on her design philosophy, its evolution, and how it translates into practice.

Space as a Vessel for Human Emotion
空間作為人文情感的容器
對於HOZHAO INTERIOR DESIGN 設計總監劉品言來說,空間從來不只是美學的堆疊,而是一種融合機能、文化與情感的「整合式思維實踐」(Integrated Design Thinking)。她引用 Norberg-Schulz 在《場所精神》中「空間應承載記憶、喚醒感官、並提供心理上安全感」的觀點,並認為設計概念不該只是風格選擇,而是「意圖與感知之間的橋梁」(Pallasmaa,《肌膚之眼》)。這種對場域的深度理解,也呼應 Tuan 在《空間與地方》中對「場域感」的闡述:空間不僅影響人的行為,更能與人的記憶交織。
劉設計師在早期專案中偏重形式與比例,隨著經驗累積,她的設計逐步轉向「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本質」(Relational Spatiality)。她善用自然光引導情感節奏,透過「留白」讓思緒流動,並用材質觸感與使用者建立情緒對話,讓空間從物理載體轉化為心理感知的延伸與情感映照。

A Philosophy of Coexistence: Aesthetics and Function in Long-Term Living
美感與機能共存:為長期居住打造韌性空間
在 HOZHAO INTERIOR DESIGN 的實務中,「美學與實用性的平衡」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一段隨時間與使用情境持續調和的過程。對長期居住的空間而言,設計不只是追求即時的視覺愉悅,更需細緻對應日常生活的節奏與習慣。
劉品言強調,真正的美感在於能與使用者長久共處;空間歷經歲月仍舊耐看、耐用、好住。她的設計方法以「人本設計」(Human-Centered Design)和「時間感知」(chronological awareness)為核心,預見使用者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轉變。這種預見性體現在許多細節:隱藏式收納設計、順暢動線安排、耐用且易於維護的材質,讓美感與機能自然融合。
她相信,理想的空間能在無聲中照料使用者,從自然光線的角度、收納的深度、動線的韻律,到材質觸感,每個設計決策都共同成就一種歷久不衰的日常美感。

Merging Poetry and Technology in Ink Realm
詩意與科技的交融:當代水墨書香空間的挑戰
在《Ink Realm》這個融合水墨意象與書香氛圍的專案裡,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傳統美學與現代科技對話。智慧系統往往需要外露的感應器與電力設備,這與講究留白與隱性語彙的空間美學衝突。劉品言採取「系統建築整合式設計」(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gration)策略,把科技退居背景:
1.將智慧照明與空調系統嵌入天花隱板與造型格柵中
2.採用模組化隱藏式感應設備,兼顧美感與操作直覺
3.選用竹纖維、礦物塗料與再生紙漿壁材等低碳材料,兼顧永續與手感質地
她甚至設計一面「聲控書牆」,用戶朗誦一句詩句,燈光便隨之緩緩變化,創造文化驅動的情緒互動界面(Emotional Spatial Interface)。這樣的設計經驗教會她,不只是如何運用科技,而是如何讓科技「隱形」、讓文化「現身」。

From Ink Philosophy to Global Rhythms: Designing for Mobility
從水墨哲學到全球節奏──為機動生活定制靈活空間
面對跨國旅行、即將退休的屋主,Ink Realm 的設計必須跳脫傳統分區邏輯,回應「時間軌跡與使用頻率的不確定性」。劉品言將水墨「留白與暈染」概念轉化為可靜可動、可留可變的空間策略:透過滑動屏風、可折活動牆、模組家具,讓空間在長期無人、短期停留、長期定居三種模式間靈活切換;活動式書牆既界定空間又具儲藏展示功能,柔光玻璃與木質百葉營造層層透氣光影,動線設計如行雲流水強調節奏美感。她更預留未來生活彈性:多功能和室、可轉換玄關收納、高科技遠端監控,支援異地生活管理。這不只是風格選擇,而是一種預見未來的智慧空間策略。

Resilient Design: Poetic Practice under the Pandemic
設計的韌性:疫情下的詩性空間實踐
疫情期間,水墨書香空間的設計與施工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促使 Hozhao 重新思考設計角色與策略。居家空間需更高機能彈性與情緒包容性,原本偏靜態閱讀的設計因此調整:規劃可切換遠距工作與教學用途的多功能區域、增加自然採光與開窗對流、採用抗菌易清潔材質如無機塗料與抗菌竹纖板。
工地管理則採「低密度、高標準」策略:分批錯時施工、改採乾式系統、優先本地供應鏈建材。疫情也促使 Iris 重新詮釋「家」的意義,將「封」的狀態轉化為沉澱內在旅程的契機,使整體空間更顯柔韌與深沉,呈現溫和而堅定的詩性力量。
從氣候出發:高濕環境的設計哲學
在台灣這樣的高濕度氣候條件下,室內設計不能僅著眼於「美學」,更要回應氣候與空間的共存關係。HOZHAO INTERIOR 將「氣候條件」納入設計策略核心,從材料選擇到施工方法都圍繞濕度控制。劉品言在專案初期便整合交叉對流窗配置(Cross Ventilation Design)、架高式地坪(Raised Flooring)、防水與通氣層結構,從源頭降低濕氣累積。
選材上,她偏好「會呼吸」的天然建材,如實木改質材料(Thermally Modified Wood)、具天然鹼性與抑菌效果的礦物塗料(Silicate Mineral Paint)、抗潮竹纖板與環保木膠合板。空間設計則讓空氣與光成為天然除濕系統:天花高低差創造熱對流路徑,家具與牆面間保留空氣緩衝層「浮動佈局」(Floating Furniture Layout),搭配可開式格柵與百葉促進穿流排濕。
她將這些技術性手法視為詩性實踐,讓空間「隨氣候呼吸」,在耐候與寧靜之間展現東方哲學「順勢而為」的精神。
材質作為情緒橋梁:天然材料與環境系統的演進
劉品言的設計歷程,對天然材料的運用從早期的視覺語言,逐漸轉化為感官與環境系統整合的策略。她強調材質的氣候相容性(climatic compatibility)與熱濕平衡能力(hygrothermal behavior),從視覺導向進化為實際策略:高透氣性材質(亞麻布、竹編、礦物塗料)協助調節濕度、調濕蓄熱材料(珪藻土、黏土塗料、實木天花)緩衝日夜溫差、非線性天然紋理吸收光與聲減輕心理壓力。
她經常將天然材料納入被動式環境策略:熱穩定地坪系統(Thermally Stable Flooring System)、原木或竹編格柵(Louvered Partitions)引導氣流並界定空間、芳香型天然材質(Aromatic Natural Materials)如樟木、檜木、雪松兼具驅蟲與穩定情緒作用。
多年專案回訪顯示,這些策略顯著提升居住品質:臥室採用實木與礦物塗料有助於降低夜間焦慮、改善睡眠;減少塑料建材後過敏性鼻炎與氣喘反應改善;天然建材觸感與熱穩特性提升居家工作者心情平靜感;木材氣味與礦物牆面光影變化誘發更多停留,減緩生活節奏並增進空間互動。她說:「材質不只是表面,而是與身心對話的橋梁。」

國際舞台上展現東方當代美學的深度與韌性
從空間哲學到細節實踐,劉品言以詩意與科技、文化與氣候、當下與未來的多重交織,打造可長久共處的生活容器。《Ink Realm》不只是設計作品,更是她多年設計思維進化的縮影——一個以人為本、以時間為尺度、以自然為盟友的空間樣本,也讓我們看見室內設計如何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東方當代美學的深度與韌性。

Showing the Depth and Resilience of Contemporary Eastern Aesthetics on the Global 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