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當光與綠意進入家中 讓呼吸跟著季節流動
有些房子的存在意義不是躲避喧囂,而是用來與城市和諧共生,讓光、風、雨水與盎然翠綠,都能在這裡找到安放的位置。東京區彌生町的一家四口,就在這樣的住所裡展開愜意生活。二樓作為家的核心,高達近六米的公共場域,時時迎接從屋頂灑下的光,白天與夜晚在清水混凝土牆面上留下不同表情;地面層則留給車庫與工作室,回家的腳步隨階梯而上,先與自然相遇,再與家人相聚。
以生活為本 讓光與自然走進屋裡
設計的出發點是一種可循環的生活想像,屋外四周滿是綠意,牆面牽引攀爬植物,庭前規劃小型生態水池,雨水從屋頂沿牆而下,最終流入水池,成為可被日常接納的都市循環;魚蝦在水草間自由穿梭,一派愜意景象,讓居住者在城市中也能放慢呼吸。
循環的概念延伸到室內,二樓的露台與公領域透過三片拉門完全銜接,廚餘經處理機轉化為土壤,直接回歸到露台的植栽中。綠植既保護私密性,也柔化街屋的視線,將日照、風向與鄰里的距離調整成恰到好處。至於公領域最鮮明的美學語彙,無疑來自對角配置的兩扇半圓天窗。為了讓日光與月光在牆面上滑移折射,設計師刻意壓低樓層數,並拉高單一樓層高度,構築接近演出殿堂尺度的起居室。於是孩子奔跑、家人談笑,光影像幕布般隨時段更換,為日常慢慢刻劃時光流逝的痕跡。
美感背後 包含著嚴謹的計算邏輯
那道天空引入的光,背後隱藏著精密的工程計算。2.4公尺的大尺度半圓開口之上,覆以1.6×3.2公尺整片Low-E玻璃,並與玻璃廠合作計算風雪氣候下的影響,確保厚度安全性;安裝時以11°角度避免凝結水滴滴落,並設置集水溝、遮陽罩與集水槽,降低密封老化與夏季過熱風險,將滲漏可能性降到最低。大面積採光對冷暖溫差的影響,也在設計前被納入考量。針對夏熱冬冷的氣候差異,經一年數據追蹤,冬季以地暖搭配單台壁掛空調即可維持舒適,夏季則由兩台壁掛空調平衡溫度,光線與熱能在此達成精妙平衡。
住家格局著重家庭互動與良好通風。二樓採無走廊設計,主臥室、兩間兒童房與工作室直接緊鄰公領域,關係緊密卻不失獨立感;房間之間留有開口,讓空氣穿越高大的客餐廳,形成內外流動。拉門全開時,露台與室內無縫連結,任憑晚風一併帶走燥熱溫度與吵鬧雜音。一樓面向街道的雙車位,假日成了男主人整理愛車及與鄰居互動的小舞台;後方的工作區,未來可視需求轉換為對外開課或展演空間,讓住家與鄰里互通有無,家的存在感也因此延伸到社區。
房屋外觀結構同樣堅固。內側保留清水混凝土,外側使用硬質PU泡棉以保溫並覆鍍鋅浪板;女兒牆頂端以鋼筋混凝土一體成形,最大程度避免排水阻塞時的回流風險,確保住宅面對風雨的耐受度。本案以可見的自然為起點,從屋頂到庭院,從廚餘到露台,從街道寒暄到屋內笑聲,一幅幅溫馨畫面呈現在眼前,當月光緩緩映照在牆上,萬籟俱寂時,這個家始終提醒著居住者,生活,原來擁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