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慢下來 生活才真正開始 Minotti 2025以文化的設計語彙重新校準現代生活的節奏

在這個被通知、行程與訊息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年代,節奏早已不是單純的音樂術語,而是衡量生活是否平衡的量尺。過快令人疲乏,過慢令人焦躁。而設計的角色,逐漸從美學表現轉向節奏調節器的角色,幫助我們找回專注與寧靜。
Minotti的設計從不急於搶眼,它懂得留白,懂得慢慢靠近。那份吸引力或許在第一眼就已埋下伏筆,但真正令人著迷的,是它在第五次觸碰、第五次停留之後,才逐漸展現的節奏與張力,一種延遲綻放的設計驚豔。
Minotti 2025 年系列延續品牌對「節奏美學」的執著,不追求聲量,而是把注意力投注在那些微小卻決定一切的細節上:材質的觸感、比例的平衡、空間的留白與銜接。這樣的設計語言,讓人在資訊過載的世界裡,找到可以真正慢下來的理由。

設計不再只是裝飾,而是關於「如何與生活共振」的提問。這正是 Minotti 長期以來堅守的方向:每一次進化,都與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同步調整。
Minotti 2025系列以五件作品對應五種節奏語感,為空間與情緒建立新的韻律:
五件作品 五種節奏的語言
‧Coupé:緩慢的重量感,讓焦躁停下來
Giampiero Tagliaferri以 60、70年代現代主義為底,,以圓潤結構與訂製工藝詮釋當代節奏的穩重與節制,替焦躁生活注入一份緩慢的重心。從傾斜的座面到層疊輪廓,Coupé的設計語彙精確而飽滿,它不追求喧囂的存在感,而是以沉穩包覆的姿態,提供身體與視覺同步釋壓的空間。

設計師Giampiero Tagliaferri。

Coupé。

Coupé。

Coupé。

Coupé。

Coupé。

Coupé。
‧Bézier:流動而自由的節拍
Marcio Kogan / Studio MK27 將數學參數曲線語彙轉化為有機輪廓,讓沙發不再只是承載功能的單元,而成為空間的引導節奏。無邊界感的結構設計讓視線與身體隨之流動,對應現代空間對自由的渴望。

設計師Marcio Kogan。

Bézier。

Bézier。

Bézier。

Bézier。

Bézier。

Bézier。

Bézier。
‧Vivienne:擁抱的中速拍點
GamFratesi所設計的Vivienne,融合丹麥的柔和與義大利的比例感。宛如半開的雙手,這款沙發以曲線勾勒出溫柔的節拍,適合需要心靈停泊的生活片段,閱讀、靜坐、或只是陪伴。

設計師GamFratesi。

Vivienne。

Vivienne。

Vivienne。

Vivienne。

Vivienne。

Vivienne。
‧Saki:設計詩意的慢版旋律
Nendo將花蕾綻放的瞬間轉化為椅背曲線,用極簡的方式重新定義「支撐」的概念。細節不語,卻帶著情緒記憶,在共享與獨處之間游走。

設計師Nendo。

Saki。

Saki。

Saki。

Saki。
‧Riley:穩重與彈性之間的節奏專家
由建築師Hannes Peer操刀的Riley,是一件將建築邏輯與家具語言完美融合的作品。它像一段句讀分明的語句,節奏拿捏得恰到好處,剛與柔之間、理性與感性之間,始終保持著動態平衡。結構嚴謹,卻不失細節的層次感:可調式頭枕、裝飾織帶、深淺不一的靠背模組,無一不是為了體現「彈性中的精確」。

建築師Hannes Peer。
Riley的迷人之處,在於它並不急於引人注目,卻在每一次視線停留時悄悄留下印記。就像一位懂得收放的舞者,它能夠隨空間配置而靈活變化,是主沙發,也可以是建構空間層次的模組單元。它不只是家具,更是一種關於生活節奏與空間感的思考方式。在愈加講求自由與適應性的今天,Riley所傳遞的語彙不僅前瞻,更觸及了我們與空間互動的深層節奏。

Riley。

Riley。

Riley。

Riley。

Riley。
人本節奏 不只是一種風格 而是關於「怎麼生活」的提問
這些作品的共同語言不是風格劃分,而是節奏的共生。它們回應著不同生活型態與心境節奏,讓家不只是遮風避雨的容器,而是一個能夠重新調頻的場域。
Minotti 從不強調設計應該「抓住目光」,而是希望它能陪伴我們鬆開眼神、調整呼吸。在這個世界變得太快的時候,它選擇讓設計慢一點。
當空間開始擁有自己的呼吸頻率,我們才真正開始住進自己的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