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總編帶路!總編輯不公開私房景點 — 方塊屋
漫步在鹿特丹街頭,抬頭望見一個又一個傾斜的黃色立方體,彷彿樹梢般交錯排列 — 「方塊屋」(Cube Houses)不僅是城市的地標,也是建築師Piet Blom對城市生活與社區概念的深刻詮釋。


城市中的森林:方塊屋的誕生
方塊屋的設計靈感源自Blom對「城市森林」的想像。他將每一棟住宅視為一棵樹,整體組合成一片森林,象徵著社區的融合與共生。這些房屋建於六角形的混凝土柱上,立方體部分傾斜45度,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與空間體驗。Blom的理念是「在城市屋頂下生活」(Living as an Urban Roof),希望在高密度的城市中,仍能保有村莊般的親密感與社區互動。


100平方公尺的三層魔術空間
每棟方塊屋約有100平方米的空間,分為三層:一樓由入口與儲藏空間組成,二樓是起居室與開放式廚房,三樓則是臥室與浴室。最上層為一個小型的閣樓,常被用作工作室或觀景室。然而,由於牆面與窗戶的傾斜設計,約有四分之一的空間因角度限制而難以使用,這也成為居住者需要適應的挑戰之一。


方塊屋中的其中一棟,被改造成「Kijk-Kubus」博物館,對外開放,讓遊客能夠親身體驗這種獨特的居住空間,還有一部分被改建為青年旅館,提供旅客不同於傳統住宿的體驗。



二戰後茁壯的城市之樹
方塊屋所在的地區曾在二戰中遭受嚴重破壞,Blom的設計成為該區重建計劃的一部分,旨在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意。它是建築師對城市生活、社區互動與空間利用的深刻反思,同時挑戰傳統建築的形式,融合藝術、功能與社會理念,成為鹿特丹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