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藝術 ·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我認為一個國家要好,重要的不是財富、不是天然資源,而是平衡的自然環境,以及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 許文龍

奇美博物館建築外觀©奇美博物館。

一個屬於大眾的美術館

奇美博物館的故事要追溯至 1900 年代的台南州立教育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先生孩提時所許下的夢想。2014 年以首檔展《我的夢 阮的夢咱的夢 ── 奇美博物館的故事》做為序幕,奠定一個屬於大眾共賞、共感的美學場域,並以「西洋藝術、樂器、自然史及兵器」等四大主題發展規劃,也意味著包容來自不同產業的故事與群眾。

奇美博物館座落於台南都會公園,由建築師蔡宜璋先生及國際燈光大師周鍊聯手打造,以最適切的燈光照明鋪排於各個建築景觀與空間中,將西洋古典美學完美地呈現出來,成就這座富含人文氣質的藝術殿堂。令每一位到訪者都猶如漫步在歐式宮廷花園裡,享受其中的愜意與自在。

館方歷經了多次洽談,終於克服重重難關與知名度享譽全球的英國國家藝廊合作。這次精選 52 件作品,從舊約聖經、希臘羅馬神話、人物肖像、街景風情至印象現代,一一闡述著時代下的人文故事。繼上海、首爾、香港等地展覽之後,台南接下最後一棒作為本次珍藏展國際巡迴的最終站。

奇美博物館展廳©奇美博物館。

英國國家藝廊展廳©英國國家藝廊。

英國國家藝廊展廳©英國國家藝廊。

THE NATIONAL GALLERY HIGHLIGHT PAINTING

有別於其他歐洲美術館,英國國家藝廊秉持著「為社會底層人士與無父母隨行的孩子提供欣賞畫作機會」的精神,從 1824 年開館至今,不獨厚英國公民,任何國家的旅客都能免費入內參觀。館內收藏 13 世紀至 20 世紀逾 2,300 幅藝術名畫,2024 年 5 月 10 日迎來英國國家藝廊開館 200 週年,為了慶祝這個別具意義的時刻,館藏中最具標誌性和最受歡迎的 12 幅畫作將散布於英國各地的 12 個場館同時展出,藉由全國性的慶祝活動,讓人們能夠更近距離地欣賞西方藝術史上的偉大作品。來台展出的 52 件作品,在結束台南之旅後便隨即返回倫敦,參與英國國家藝廊 200 週年的盛大慶典。

200 週年慶祝活動,英國館藏將出借部分作品於牛津、劍橋、愛丁堡、新堡、萊斯特及約克等共計 12 地的美術館分別展出。

維拉斯奎茲 ( 1599 - 1660 ) 作品〈維納斯對鏡梳妝〉,1647 - 1651年創作 ©英國國家藝廊。

克勞德.莫內(1840-1926)作品〈睡蓮池〉,1899年創作 ©英國國家藝廊。

喬治 · 秀拉 ( 1859 - 1891 ) 作品 〈阿尼埃爾浴場〉,1884年創作 ©英國國家藝廊。

EDITOR SIGHT - EXHIBITION PREVIEW

01 林布蘭(Rembrandt)

林布蘭是歐洲巴洛克繪畫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重要人物,17 歲至阿姆斯特丹向歷史畫家拉斯特曼學畫,21 歲就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版畫等技巧,擁有「荷蘭歷史最偉大的畫家」之稱。梵谷相當欣賞林布蘭的蝕刻版畫以及對聖經的獨特詮釋,林布蘭可說是他的精神導師。這是林布蘭在 1669 年去世前夕創作的三幅自畫像之一。在這幅畫中,他全神貫注於描繪自己衰老的臉的紋理和顏色,許多後來的作家和藝術家將其解釋為強烈的、堅定的、存在主義的誠實,淡然接受死亡臨近的事實。

林布蘭(1606-1669)作品〈六十三歲自畫像〉,1669年創作©英國國家藝廊。

02 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

出生於巴黎的克勞德.莫內以法國印象派聞名,「印象」一詞就是來自其畫作〈印象.日出〉,而後亦影響梵谷描繪自然景觀的手法。曾提及尤金.布丹(Eugène Boudin)是第一個教他如何觀看和理解之人,彷彿被揭下一層面紗,得以聚精會神於景觀及不同天候之下的光影變化。1883 年於巴黎近郊吉維尼(Giverny)打造了私人花園,就是現今被稱為 Clos Normand 的所在之地,度過了人生後半 43 年的時光。他仔細地配合著陽光安排五顏六色的植栽,以藝術的視角創造出心中的桃花源,在這期間也完成了著名的〈睡蓮〉系列畫作。「鳶尾花」是莫內最喜歡的花朵之一,無倫是花園樹下、河岸周圍以及水上花園中百合池的小徑上都能看見它的身影。〈鳶尾花〉筆法鬆散、筆觸大膽且粗獷,後人推測可能部分是由於其雙眼白內障所致。

克勞德.莫內(1840-1926)作品〈鳶尾花〉,約1914-1917年創作©英國國家藝廊。

03 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以〈向日葵〉(Sunflowers)、〈星夜〉(The Starry Night)及〈自畫像〉(Self-Portrait)等作品盛名。年少時期深受米勒、杜比尼、康斯坦伯等自然寫實主義藝術家所吸引,進而開啟自身的藝術生涯。梵谷常藉由繪畫傳遞他對宗教的理解,並表達對上帝的愛慕與尊崇。晚年進入聖雷米(Saint-Rémy)的聖保羅療養院(Saint-Paul-de-Mausole)時畫了許多俯瞰草地及灌木叢的草圖及繪畫,梵谷對自然地仔細描繪可能是受其所讀的日本文化、文藝復興及十七世紀荷蘭繪畫的先例所影響,而作品〈長草地與蝴蝶〉就為梵谷此時期的創作之一。

文森.梵谷(1853–1890)作品〈長草地與蝴蝶〉,1890年創作©英國國家藝廊。

04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

保羅.高更於法國巴黎出生,藝術學者將其歸類於後印象派,除了繪畫之外,在雕塑、陶藝、版畫和寫作上也有所成就。他捨棄原有的優渥生活,遠赴南太平洋塔希堤島尋求理想中的藝術王國。1888 年受梵谷邀約前往法國普羅旺斯一同作畫,然而兩人都有各自擁護的藝術信仰。受多變的現實環境及當時象徵派詩人相互加成所影響,使他的作品思維較為複雜。這幅畫重複了塞尚〈靜物〉(Still Life with Compotier)畫中的許多元素,例如水果、陶器、桌布等,可以說是幾乎直接引用了那幅畫,藉此向其所珍愛的作品致敬。

保羅.高更(1848-1903)作品〈窗前的果盆和啤酒杯〉,約1890年創作©英國國家藝廊。

(全文來自《Living住宅美學》雜誌 第151期)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