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巡禮|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X 理論與實作的完美搭配 不僅獨一無二更要出類拔萃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受訪者:設計學院吳可久院長、工業設計系鄭孟淙主任、工業設計系李東明副教授

左至右依序為:設計學院吳可久院長、工業設計系鄭孟淙主任、工業設計系李東明副教授。

無論是現在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下稱北科大),或是它的前身臺北工專,多數民眾聽到這間學校的名字時可能都會交口稱贊,堪稱是「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的代表,然而許多人不知道,若論創立時間之悠久,該校的工業設計系在國內絕對是毫無爭議的名列前茅,多年積累而成的深厚實力,更是教育界與設計界都無法忽視的亮眼存在。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北科大工業設計系的歷史可向上追溯自1912年日治時期成立的「工業講習所」木工製作技術班,與民國同壽。1945年,工業講習所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學校,再於1948年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1966年,該校土木工程科工業設計組與建築組合併設科為「工業設計科」;1974年,工業設計組更名為「產品設計組」,建築組更名為「建築設計組」;1978年,工業設計科增設「家具設計組」;1981年,學校改制為「國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1994年,升格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組更名為「工業設計系」;1999年,配合產業需求,工業設計系下的家具設計組正式更名為「家具與室內設計組」。

北科大設計學院的吳可久院長表示,設計學院轄下囊括了建築系、工業設計系(下稱工設系)與互動設計系,三個系環環相扣、彼此支援,所以學生們能夠優遊在不同科系之間以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面對複雜多變的未來,產業現狀持續更動調整,北科大設計學院無疑在教育資源這一塊給予了諸多學生最強大的助力。而工設系的鄭孟淙主任也直言北科大設計學院具備三大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是涵蓋的設計產業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平面、視覺、多媒體、產品、家具、室內設計、建築等,給予學生們開闊且專精的視角;其次是北科大因為歷史悠久,一直以來被譽為「企業家搖籃」,傑出校友遍布海內外,成為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並且校友們與學校互動非常頻繁,對於提攜學弟妹更是不遺餘力;最後是校園位於台北市中心,交通四通八達相當便利。綜合上述三大條件,長期以來北科大無論是招生或是畢業季面對找工作的艱難挑戰,每年都繳出極為優異的成績單。

有傳承也有創新 超脫觀念限制的教學理念

鄭孟淙主任說明其實工設系內的產品設計組和家具與室內設計組在教學規劃方面,大一因為是基礎課程,所以兩組其實沒有什麼分別,但到了大二後,差異就慢慢顯現出來,這時家具與室內設計組會導入家具設計的概念,然後再引入室內設計的邏輯,升上大四時,老師會要求學生製作兩件作品,一件是家具、一件是室內設計,且兩件作品必須彼此對應,可以是先做出一件家具,然後替它量身打造相關的室內空間,或是反過來先設計出一個室內空間,再製造出其中欠缺的家具,這種跨領域的思考方式,除了刺激學生的想像創意,更有助於加強他們往後進入職業生涯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目前於工設系任教的李東明副教授則表示北科大工設系沿襲傳統技職教育體系的思維,再融入嶄新的教育理念,加上學校本身就是實務研究型大學,所以工設系一直以來將實作教學列為重點項目之一,設計學院大樓的地下一樓還規劃有全台唯一的木藝類產業人才培育基地,內部擁有兩間設備齊全的模型工廠,尤其木作方面應屬全國之冠,近期更新進兩台高速3D五軸CNC Router,為數位設計、數位加工增添新力軍,同時透過學校研發處與教育部的計畫持續申請經費挹注,未來將陸續獲得工業生產級的自動化木工生產機具,進一步強化學生們理解類產線的觀念與生產能力。

同時李東明副教授指出,無論進行室內或室外設計,都不應該被英文的interior給綁住,不要受困於四面牆之內的空間,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性架構來思考,李東明副教授指出,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經說過:“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巨人之所以是巨人,就在於他們從來沒有局限過自己,無論是新建築運動的泰斗 —— 勒.柯比意(Le Corbusier)、美國建築大師 —— 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曾任德國包浩斯學校校長的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等,這些大師們當年在從事設計時,根本沒有在區分建築設計、家具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而是全方位的包攬,站在最原始的起點來看,設計的本質都是相通的,直到後來因為分工越來越專精,所以才逐漸產生各種科系的分類,但有時這樣的高牆需要被打破,設計才會更有趣。

強強聯手 造就科系非凡競爭力

鄭孟淙主任認為有些大專院校的設計系學生在校內所學的理論與職場上的實務相比會產生不少落差,導致聘用學生的公司缺乏即戰力,而北科大則特別針對這種現象加以改善,工設系無論是產品設計組或家具與室內設計組的學生,在畢業之前都要完成至少兩個月的實習,同時學校也會提供相關的廠商名單,且大多數學生其實在大二或大三暑假就已經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實習地點了,其中更有不少人在實習過程中就已經與廠商達成協議,等到畢業後直接就能夠去上班,這對於學生與廠商而言都是雙贏的局面。

另一方面,北科大工設系每年都舉辦國際交流活動,與德國、荷蘭、瑞典、捷克、日本等許多學校都簽訂合作備忘錄,因此從大四開始到碩士班為止,每年都有學生申請前往國外交換一年的時間,其中部分榮耀學成歸國,部分則在當地找到理想的工作機會,從而令他們的人生擁有更加光明璀璨的前程。並且北科大也致力於推動國際化,成立外籍專班,希望吸引外國的學生來台灣就讀大學,而想要達到此目標,就必須讓北科大的實力與名聲不斷向上提升才行。

北科大工設系學生獲獎作品概念圖。

北科大工設系學生獲獎作品概念圖。

對此,李東明副教授坦言北科大工業設計系確實是一個臥虎藏龍之地,人才濟濟,任教的老師群能力卓越,加上學生本身也多是從各校經過重重考驗後才得到機會前來就讀的佼佼者,所謂教學相長,兩方優秀的力量相乘,創作出優秀的產品便顯得如此理所當然,而他也不諱言的表示工設系的人數並不算多,家具與室內設計組才20多位學生,產品設計組也差不多,所以兩個班級合起來才60人左右,因此學校給予的是菁英式教育,老師跟學生的相處時間長了,就能花費更多心力跟他們討論未來的發展方向,正面循環之下,當然就能斬獲豐碩的成果。

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李東明教授指出教育部近年來積極推動執行「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計畫」,為了落實設計人才培育的目標,於是自2007年開始報名參加國際設計競賽,主要報名獎項包含德國IF新秀獎、德國red dot紅點概念設計獎、美國IDEA設計獎等,截至2018年為止,共拿下48項國際一等獎,在世界排名持續向前,IF世界排名由2011年的第12名來到2017年的第3名;red dot紅點概念設計獎亦由2014年的第7名來到2018年的第5名,顯見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整體實力不斷提升。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當然鄭孟淙主任也不諱言的承認現在的學生出生於數位時代,對於3C設備的操作相當熟練,如果還使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去應付他們的話,那麼學生們的專注力絕對會大打折扣,所以老師必須運用更活潑、更靈活的手段來啟發他們上課的好奇心與熱情,而這也會回過頭來刺激老師不斷成長,堪稱是教學相長的最佳例證。

此外,李東明副教授積極鼓勵與帶領學生去考證照,特別是與室內設計最有關的建築物室內設計乙級證照與建築物室內裝修乙級證照,這兩張證照也是目前室內設計界最高級的證照,擁有設計乙級就能夠做設計、擁有裝修乙級就能接工程,隨著專業實力的不斷強化,相信職涯發展能夠更加全面且寬廣,想要在充滿各種挑戰的未來好好地生活下去,就必須時時刻刻做好準備,而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兼顧學術理論與實作經驗的教育理念,無疑啟發著思考、促進了創新,令每一位學子都能在廣闊的設計領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書寫專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什麼是優質的教育,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已經身體力行的在大眾面前證實了這一點。

(全文來自《Living住宅美學》雜誌 第151期)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