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博攜手展覽 聚焦台北藝術新形象

如何「走進」藝術?今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與鄰近展覽,推出了「藝術計畫夥伴」,建立遍地藝術的氛圍營造。從北美館的「X-site計畫」到忠泰美術館的「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及洪建全基金會的「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不同型態的展覽,有著實體藝術展、攝影展、數位藝術展,對於藝術,其實是日常而圍繞我們生活。

坎迪達.霍佛 〈聖弗洛里安修道院 III,2014〉,2014 © Candida Höfer, Köln_ VG Bild-Kunst, Bonn 2019

在北美館打造廣場上的森林|「X-site計畫」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徵件數總達26件,多以建築結構、當代藝術、公眾計畫等概念形式作為提案切點,並以跨域合作之精神,企圖實踐當代空間及環境實驗性的創作型態。本屆「X-site計畫」經兩階段評選,由「感想工作室」團隊以提案《林木林》脫穎而出獲得首獎。而今年首獎團隊預計在北美館的戶外廣場,豎立25座高度介於1.8至4.8米之間的立柱,並以覆蓋其上的鋼纜和針織網布(PE)繫接,成為一個動態的平衡結構系統。針對《林木林》,評審團表示:「該作品打破美術館前方廣場的主體性,以多個點狀架起一面無重量的輕盈屋頂,在廣場上創造出有別於過往建築結構體的形象語彙。設計團隊以空間和地景的概念生成、想像出一個可親的環境,與一種不經意相遇與穿越的自然互動模式。」

《林木林》示意圖(從廣場西北角遠眺),由「感想工作室」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首獎團隊藉由數值計算得到的弧形基底與地面相接,柱體將隨外力而產生微小的搖擺與轉向,換言之,動態的柱網將會轉化風力、雨水、甚至人群的觸碰,而產生位移。中央的柱體則為整體空間與結構系統的核心,配合可讓光線、氣流和雨水通透而過的網布,朝四面降下的坡頂將創造出大面積的遮蔭;訪客可自由地在這座如「森林」一般的帳篷輪廓中深入漫遊、或穿越或停留,感受光影在其中游移的氛圍。藉由解構、重組繁茂枝葉相互疊襯的意象,藝術團隊嘗試在結構中導入漫步林中的體感記憶與空間經驗。整體的建築輪廓採取類比式的設計,即擷取事物的造形、結構及輪廓作為推類的依據,進而創造出一座「廣場上的森林」。

《林木林》示意圖(中山北路方向入口),由「感想工作室」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國際巡迴攝影藝術展覽|「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

忠泰美術館的2024年開春首展,與攝影展覽基金會、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跨國聯合製作,帶來曾巡迴過全球7座城市的國際熱門攝影藝術展《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 Civilization: The Way We Live Now ),美術館首次以全攝影藝術策劃展覽,透過忠泰美術館主展區與5月18日開展的NOKE忠泰樂生活 Uncanny衛星展區,展出8個主題,集結世界各地近百位藝術家與約兩百件作品,從居住和旅行生產和消費方式,到工作和娛樂、思考和創造、合作和衝突,透過攝影藝術的媒介,記錄和詮釋人類當代文明的發展面貌,邀請觀者反思人類的現在與可預見的未來。

忠泰美術館《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展覽主視覺©忠泰美術館

近期OpenAI影片生成模型Sora的問世再次震撼世界,科技奇點似乎就近在眼前。在全球化的世界,人類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文明也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進化、擴張和變異。《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透過如鏡子般的「攝影」,映照出人類集體努力下的成果、文明的複雜與矛盾,並賦予我們關於當代生活的啟示。一如藝術家坎迪達.霍佛(Candida Höfer)〈聖弗洛里安修道院 III,2014〉,歷經三個世紀的修道院圖書館,彷若人類累積的知識數據庫般,見證並紀錄文明千年的演進,化為人類發展的重要基石。

何兆南〈門戶開放III〉,2014,《門戶開放》系列 © 何兆南,Blindspot Gallery提供

台灣現代聲響、錄像藝術|「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

洪建全基金會第七屆「銅鐘藝術賞」展覽於3月30日至5月12日對公眾開放展覽。洪建全基金會執行長張淑征表示:「『銅鐘藝術賞』是基金會藝術贊助的首要項目,希望支持具有國際視野的臺灣藝術家。今年致穎的作品談論超越特定年代、地區的勞動力議題,以海洋的角度切入,帶領我們重新思考身分、政治、技術的複雜關聯。」

致穎《鏈結》 影像裝置作品畫面. 圖/致穎提供

「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帶領觀眾前進非洲島嶼模里西斯。作為19世紀歐洲航海帝國分發勞動資源的中轉站,模里西斯曾經是轉運華人苦力的樞紐,如今也成為海洋權力競奪的重要據點。而VR作品《蕉色海》聚焦在苦力貿易中在海上航行的貨物船,以聲響研究出發,發展成一件沉浸式的紀錄影像作品。

致穎《電纜》 3D列印掃描畫面. 圖/致穎提供

六角形魔法陣形式呈現的三頻道錄像裝置《鏈結》,則是本次展覽中的核心作品。主要的拍攝場景為位於模里西斯首都路易港唐人街中的南順世襲大廈,該建築為結合商業、辦公與住宅的華人會館,最早於十九世紀中由客籍華人契約工與商人所建立,這類型的會館除了為移民提供支持與照護外,同時也是物質資源與資訊交互流動的場所。

致穎《鏈結》 影像裝置作品畫面. 圖/致穎提供-2

全台首展 富邦美術館重磅展出羅丹雕塑及印象派經典之作

將於五月開幕的富邦美術館首展,迎來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引進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精選100件。除了展出「現代雕塑之父」羅丹70餘件雕塑之外,同時更呈現印象派大師畫作10餘件。此次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更破例出借多件每幅價值數億台幣的印象派畫作,與一幅近20億台幣的「現代繪畫之父」塞尚(Paul Cézanne)作品〈桃子與櫻桃的靜物畫〉。

富邦美術館5月開幕引進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精選,塞尚、莫內、雷諾瓦等多位重量級印象派大師傑作登台,不容錯過。圖片來源/富邦美術館

此展將展出羅丹印象派好友包括影響許多後印象派畫家的塞尚、印象派開山鼻祖「光和色彩的大師」莫內(Claude Monet)、畫中常帶溫暖與感性的「描繪幸福的大師」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塞尚稱其為老師的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以及竇加(Edgar Degas)、西斯里(Alfred Sisley)和高更(Paul Gauguin)等多位重量級印象派大師,罕見精彩傑作。

塞尚 (Paul Cézanne, 1839-1906)〈桃子與櫻桃的靜物畫〉,作於1885-1887年,油畫畫布,50 x 61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Adele R. Levy Fund, Inc., and Mr. and Mrs. Armand S. Deutsch,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莫內 (Claude Monet, 1840-1926),〈吉維尼的樹林中:畫架前的貝蘭榭.歐榭德與看書的蘇珊・歐榭德〉,作於1887年,油畫畫布,91 x 98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Mr. and Mrs. George Gard De Sylva Collec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為美西最大且最有影響力的美術館LACMA所策劃,該館藏品高達近15萬件,豐富收藏來自世界各地、跨時超過六千年。《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於2022年至2023年間曾在美國巡迴展出,富邦美術館為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海外指定合作機構,亦是此展第一個海外巡迴展點。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公眾展期│2024 年 5 月 10 至 12 日 11:00 – 18:00(5 月 12 日開放至 17:30)
開幕之夜│2024 年 5 月 9 日 17:00 – 20:00(憑邀請卡或預購票入場)
會展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台北市經貿二路一號)

設計王專屬折扣碼『DESIGNWANT24』
詳細購票與相關展會資訊,請關注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網站

廣告

Top